美国助欧解“气荒”背后有算计

2022-07-15 09:0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严瑜  浏览:  

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发酵,俄欧“天然气大战”愈演愈烈。根据欧盟委员会此前公布的计划,欧盟计划在2027年之前停用俄罗斯天然气。寻找天然气替代供应来源,成为欧洲的当务之急。

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数据显示,欧盟6月份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首次超过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在俄罗斯拧紧天然气“阀门”之际,美国帮助欧盟缓解“气荒”背后有什么算计?

寻找替代方案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11日,俄罗斯向德国输送天然气的最大单一管道“北溪1号”开始年度维护工作,预计将因此暂停长达10天的天然气输送。不少分析认为,该管道目前是俄罗斯对欧洲主要输气管道,此举将进一步加剧欧洲市场天然气短缺。还有欧洲官员担心,俄罗斯方面在维护结束后将继续关闭管道。

外媒指出,近期正是欧洲各国储气过冬的重要时段。然而,俄欧“天然气大战”硝烟弥漫,欧洲不得不面临日益严峻的“断气”风险。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跟随美国步伐,对俄实施多轮制裁,并加速摆脱对俄能源供应的依赖。欧盟4月宣布,8月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煤炭。6月,欧盟批准对俄实施部分石油禁运。

作为反制措施,俄罗斯与“不友好”国家和地区的“卢布结算令”于4月1日生效。此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陆续宣布暂停向波兰、保加利亚、芬兰、荷兰、丹麦等拖欠天然气款并拒绝以卢布结算的欧洲国家供气。数据显示,现阶段,俄罗斯对欧盟的天然气出口仅为一年前的一半。

“为实现‘开源’,欧盟努力寻找能源替代供应方,以解决‘气荒’之急。卡塔尔等中东国家更倾向于同欧盟签署长期购销合同,但这与欧盟的减排目标不符,而美国供应商愿意高价供应天然气现货。因此,目前美国成为欧盟的主要供气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研究员曲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

今年3月,欧盟决定向美国额外购买15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以减少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并表示希望通过各种来源的液化天然气替代1/3的俄罗斯天然气进口。此后几个月,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量一直处于创纪录水平。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美国把俄乌冲突视为重新拉拢欧盟以及巩固其与北约盟国关系的重要机会。在能源问题上,拥有页岩气开采技术的美国希望成为全球能源市场上的新玩家。为此,美国一直希望在欧俄之间插一杠子。随着欧俄的态度均日趋强硬,美国成功扩大自身对欧盟的液化天然气出口。”

“俄乌冲突持续发酵,加上美国积极推动,欧盟内部在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问题上逐渐形成较为一致的意见,并设定了具体时间点。当前,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超过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这是在欧盟计划之内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张腾军说。

存在多重隐患

对欧盟而言,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化解其面临的“气荒”困境?

3月,美国与欧盟签订液化天然气出口协议时,曾有美媒发长文“泼冷水”,指出这份协议很大程度上只具有“象征意义”,因为美国在短期内根本没有能力出口更多天然气。

英国广播公司算了一笔账,更加直接地呈现出美国天然气“喂不饱”欧洲的尴尬现实: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俄罗斯供应了欧盟国家大约40%的天然气需求。以2020年数据为参照,欧盟当年的天然气总消耗量为5410亿立方米,俄罗斯供应量约为2160亿立方米。而美国2021年对欧盟的天然气出口量仅约220亿立方米。

“按照美欧达成的协议,今年内美国将为欧洲追加供应150亿立方米天然气,并保证到2030年前欧洲每年可以得到500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但这对欧洲的天然气需求来说,只能算‘杯水车薪’,欧洲还要为此承受更高价格。”曲兵说。

半岛电视台指出,美国天然气对欧供应存在先天劣势。由于地理接近和基础设施的存在,俄罗斯天然气可以通过管道送往客户,享有价格优势,而美国天然气需要在液化后以极高的成本穿越海洋完成运输。

“目前,欧洲国家普遍缺乏能够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专业港口,而且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耗时,难以在短期内完成。即便美国加大对欧洲液化天然气的供给,也不足以填补俄罗斯天然气断供出现的空缺。”丁纯认为,除了价格高、供应量有限之外,基础设施条件有限也是制约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到欧盟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

《纽约时报》报道称,一个大型进口或出口液化天然气的终端,其建造成本可能超过10亿美元,规划、获得许可和完成建造需要数年时间。正是出于相关顾虑,欧盟各国一度无法就彻底断绝俄罗斯能源供应达成一致。

“美欧之间的能源合作存在多方面隐患:一是随着欧盟在能源供应上日益依赖美国,美国可能坐地起价,加重欧洲国家的经济负担;二是美国对欧出口天然气主要依靠海运,而相比管道运输,海运的运力有限,且更易受天气等外在因素影响,不安全性、不确定性更强;三是美国未来能源政策走向存在变数,在其他天然气供应国没有大幅增加产量和出口的情况下,欧洲只能与美国深度捆绑,一旦美国收紧天然气出口,欧洲整体能源安全就将遭遇更大冲击。”张腾军说。

“开源”“节流”并行

7月4日,德国联邦政府批准建设的德国首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在北海海滨城市威廉港开工。这是德国摆脱对俄能源依赖的举措之一。分析称,德国有关建设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讨论已拖延几十年,但从无定论。而使该项目重新获得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俄罗斯近期减少对德供气,同时天然气价格因乌克兰局势而高涨,德国能源企业和民众财务负担陡增,政府担心能源供应不足。

德国总理朔尔茨近日发出警告称,能源短缺问题或将影响德国数年之久。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日前也表示,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完全中断是非常有可能的,法国要为此做好准备。

“目前看来,欧盟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决心很坚定,也是一个长期趋势。在此背景下,欧盟为了解决眼下‘气荒’难题,将会调整能源政策,对自身能源结构、能源供需情况等进行重新布局。”丁纯说。

张腾军指出,美国既想在安全上进一步“绑牢”欧洲,以遏制俄罗斯,又想在经济上加大本国液化天然气出口,缓解自身经济压力,因此美国将不断施压,推动欧盟在能源上与俄罗斯“脱钩”,以便自己从中渔利。但对欧盟来说,与美国加强能源合作,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未来,美国可能将天然气作为一个重要战略工具,通过限制或缩减出口的方式,在其他方面向欧洲要价,使欧洲更加受制于美国。

国际能源署近日表示,为应对天然气短缺,欧洲必须在寻找能源替代供应的同时,提高能效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为高电价和供应紧张提供喘息机会。

欧盟理事会6月下旬批准一项规定,要求成员国天然气库存今冬前至少达到其储气能力的80%,并在下个冬季前达到90%,且成员国之间可共享天然气。欧盟理事会还同意了关于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两项政策指引,计划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从目前的32%提高至40%,同时减少能源使用量。

“除了‘开源’,当前形势也将倒逼欧盟‘节流’,大力推动节能措施,包括开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对欧盟来说,短期内最紧迫的事是挺过‘气荒’难关,长期任务是完成绿色转型,实现能源独立。但要完成这一长期任务,欧盟还将面临很大挑战。”曲兵说。
  天然气  LNG  俄罗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港媒:没了“北溪”,欧洲从哪儿获得天然气?

港媒:没了“北溪”,欧洲从哪儿获得天然气?

如果到2027年,欧洲不再进口任何类型的俄罗斯天然气,那么它将不得不与作为需求中心的亚洲展开竞争。目前尚不清楚液化天然气市场需要多长时间来增加供应以满足欧洲的新需求,但全球市场将因此进行再平衡。
10-05
俄气:“北溪”管道3条支线已停止漏气

俄气:“北溪”管道3条支线已停止漏气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当地时间10月3日宣布,遭到损坏的“北溪”管道3条支线已经停止漏气,管内气压稳定。
“北溪-2”天然气管道不再泄漏气体

“北溪-2”天然气管道不再泄漏气体

当地时间10月1日,丹麦能源署表示,运营“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北溪AG公司所提供的信息表明,“北溪-2”天然气管道中的压力现已稳定,这表示管道中保持加压的所有天然气都已排空。目前“北溪-1”天然气管道的排空情况还不清楚。
俄否认制造“北溪”管道泄漏事故 欧盟认为事故是蓄意破坏导致

俄否认制造“北溪”管道泄漏事故 欧盟认为事故是蓄意破坏导致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8日对俄媒体表示,所谓俄参与制造“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是“可预见的愚蠢推测”。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同日发表声明说,所有信息表明,该事故是蓄意破坏造成的。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