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40年:持续引领发展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2022-07-18 16:04  来源:华夏能源网 小于  浏览:  

图片

“四十不惑”。

在中国人的认知哲学中,40岁是非常重要的节点。人过40,就通透了、澄澈了,任何事情都看得清楚了。

企业如人生。在企业发展中,做到“不惑”也很重要,只有看清楚大趋势,顺应大潮流,才能持续向前,不断超越。

通威,就是这样一家在战略发展上“不惑”的企业。在“掌门人”刘汉元领导下,通威自诞生之日起,每一次关键时刻都能踩在时代的节拍上,这些战略层面的抉择穿破了时代迷雾,洞悉了行业时局乃至国家的发展脉络,落子无比精准。

40年来,刘汉元以自己独特的战略视角与思维,带领通威成为了中国企业持续转型升级的新样本。那么,刘汉元的商业战略思想究竟有何与众不同?通威四十年,又沉淀了怎样的文化与精神财富?

1 做社会需要的事

上世纪80年代初,刘汉元发明的“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在试验初期曾受到不少质疑。彼时川渝地区从未有人尝试过这样的养鱼方法,刘汉元却坚持将试验方案落地,誓要把这件事做成。

刘汉元之所以如此坚定,是因为他始终认为这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事。“社会需要什么,你能在其中贡献什么,做好什么,这是我们选择行业最终的一个落脚点。如果你的选择和社会的需求相协调,机会就更多,胜券也就更大。”刘汉元曾说。

自此开始,“做社会需要的事”便成为通威一切行为的大框架与最高逻辑。在这个最高逻辑之下,刘汉元很快又为通威奠定了第二层行为逻辑,并践行至今。

1986年,刘汉元的技术已大获成功,并被国家农业部列入“星火计划”,正式向全国推广。此时刘汉元却抛开在养鱼业务上的优势资源,白手起家去做了鱼饲料厂。

图片

通威杨家泊“渔光一体”基地

“农民能够直接做的,原则上我们不做,他们做不好的,无论技术、配套服务、品牌打造等,都由我们来做。这样的话,农民开心,我们也明确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换言之,当时年仅22岁的刘汉元,已经明确不与农民争饭碗,而是做真正具有技术含量、农民又无法做到的事,形成一种“共生共存”的生态。如今,刘汉元将之称为“错位竞争”,并内化成为通威的基本行为逻辑之一。

“错位竞争是我们都认为合适的格局。通威一直倡导行业分工,一直坚守的原则是严控边界。在现代社会大工业、大规模分工协作背景下,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支撑长链条、全链条和自成体系的竞争。在此背景下做专做精、做强做大,这是企业巩固自身竞争力和行业健康发展的共同需求。”刘汉元多次强调。

2 先做强 再做大

2006年,通威跨界进入光伏产业。当时中国光伏已走上了国际舞台,赴美上市者风头一时无两。风口之下,稍有实力的光伏企业几乎都在进行全产业链扩张,生怕慢一些就被别人超越。

而新入局的通威却做了两个极为“反常”的选择:一是不做组件,反而做整个光伏产业链中难度最高、技术最复杂的硅料环节;二是不盲目扩张产业链布局,此后7年间,通威始终在多晶硅料环节上专注发力。

对于选择做硅料,刘汉元的行为逻辑依旧是从满足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国外掌握多晶硅技术已有30-50年,中国集成电路芯片的生产在很长时间内都因为多晶硅而受限,光伏同样如此。”

而另一方面,通威逆势而行的专注聚焦,遵循的则是刘汉元“先做强,再做大”的经营理念,而这如今已成为通威的第三层行为逻辑。

图片

永祥新能源一期、二期花园式工厂

“在奥运比赛中,大家只记得金牌,因此,你不强就去做大,相当于跳进火坑。只有在行业里占据前三名,甚至是要位居第一的时候,你才能够扩张。”刘汉元说。

正是在此种逻辑的指导下,通威始终保持谨慎,一心一意投入所擅长的环节。而正是这份谨慎,才令通威能够在光伏行业发展到今天的地位。

2008年,通威的硅料产能刚刚投产,就遭遇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西方国家光伏补贴政策随之严重退坡。这期间,大量进行一体化布局的中国光伏企业倒闭。

在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又紧接着掀起了对中国光伏的“双反”调查,这直接重创乃至逼死了诸多国内光伏巨头。而有渔业基础支撑,又没有过多产业链包袱的通威则顺利渡过了两次行业劫难。

在此期间,通威旗下永祥股份先后进行了多次重大技改,将多晶硅质量各项指标提升到全球领先水平,并持续降低生产成本。硅料产能也从1000吨、3000吨逐步增长到1万吨、2万吨,目前已达到18万吨/年,稳居全球多晶硅龙头地位。

通威的多晶硅业务发展史,真正诠释了“先做强,再做大”的科学性。

3 制作服从于效率

“效率决定效益,细节决定成败,速度决定生死。”

2013年,通威已在光伏行业发展了七年之久,此时欧美“双反”进入尾声,光伏行业已重新洗牌。出于对电池环节的技术含量和与产业链下游衔接度的看好,通威收购了深陷泥潭的赛维LDK合肥工厂。

当时,中国光伏行业专业电池片生产商屈指可数,赛维LDK合肥工厂虽然硬件条件不错,但这家工厂在停产后百废待兴,优势难以发挥。此时,刘汉元的破局思路是——制度服从于效率。

“所有的规章制度、原则、条款,都必须服从于效率,满足于效率优先的要求。不要把大家完全变成机械的、照搬教条的、牺牲效率的工作模式,以教条为挡箭牌,牺牲公司必要速度和效率的行为,也要禁止。如果有哪些制度影响效率、该砍掉的砍掉,该拿掉的拿掉”。

图片

通威太阳能智能制造生产线

为了让合肥工厂顺利复产、步入正轨,通威市场团队快速行动,带着电池样品,用两个月时间马不停蹄地拜访了遍布全国的50家余客户,一家一家征求意见并反馈给技术和生产部门,一点一点地改进提升。仅仅三个月,团队就跑出了业绩。

而在制度上,刘汉元要求审批环节不得超过3个,决策流程越短越好、管理界面越少越好。这大幅加快了通威电池片业务的决策效率,能够针对市场快速做出调整。

有一组数据可以看到注重效率下的“通威速度”:

通威刚收购合肥工厂时,工厂上下仅有87名员工,停工待产,难见希望;通威接手一年后,工厂就达到了满产,并开始盈利;截至目前,通威太阳能电池片业务已拥有员工12000余人,产能超50GW,并连续6年成为全球电池产能规模最大、出货量最大、盈利最多、成本最低、开工率最高、建设速度最快的企业。

“制度服从于效率”,爆发出了强大的执行力,通威的行为逻辑再次得到了验证。

从着眼于“社会需要”到“错位竞争”,从“先做强再做大”到“制度服从于效率”,纵观通威四十年发展史,其迈出的每一步,均有明确的战略理念指导,这是通威成功的根基,更是刘汉元经营思想的落地与升华。

未来,通威预计2024-2026年,公司高纯晶硅产能将达到80万~100万吨,高效太阳能电池片产能将达到130GW~150GW。由此不难看出,迈过“不惑之年”的通威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将在绿色农业和绿色能源“双主业”奋进中迸发出更大能量,未来的通威,更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印度企业GUVNL发布500兆瓦太阳能发电项目招标

印度企业GUVNL发布500兆瓦太阳能发电项目招标

GUVNL已发出招标,通过竞争性招标程序随后进行反向电子拍卖从将在印度任何地方建立的500兆瓦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购买电力额外高达500MW的绿色选
土耳其突发强震,对光伏产业有何影响?

土耳其突发强震,对光伏产业有何影响?

土耳其光伏制造业受地震影响偏小 仅波及约10% 的组件产能
2023年全球光伏市况更新

2023年全球光伏市况更新

2022年经历了乌俄战争带来的能源价格高涨,各国对于再生能源的重视度大幅提升,光伏市场因此蓬勃发展,2022年全球组件需求高达280GW,相较2021年出现高达56.5%的惊人成长率。2023年在各国能源转型的持续推动下,InfoLink预估全球需求将成长21.6%至338GW
晶澳获批建设光伏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晶澳获批建设光伏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1月3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支持建设光伏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函》,明确支持北京晶澳太阳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光伏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这是光伏制造领域(不含多晶硅)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晶澳科技在光伏制造领域科技实力和知识产权运作能力的肯定。
韩华Qcells签下微软2.5GW组件供货大单!

韩华Qcells签下微软2.5GW组件供货大单!

韩华旗下子公司Qcells与微软公司签订2.5GW光伏组件供货合同,韩华将为微软已签订购电协议的美国各地项目提供组件以及设计、采购和施工服务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