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月壤,有重大发现!

2022-09-10 17:22  来源:国家航天局  浏览:  

9月9日,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在北京发布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在发布活动上宣布,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的新矿物,被命名为“嫦娥石”。据悉,这是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科学成果,也是核与航天跨行业、跨专业合作的一次成功探索。

据介绍,“嫦娥石”是一种磷酸盐矿物,呈柱状晶体,存在于月球玄武岩颗粒中。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下简称“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创新团队通过X射线衍射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手段,在14万个月球样品颗粒中,分离出一颗方圆约10微米大小的单晶颗粒,并成功解译其晶体结构。经国际矿物学会(IMA)新矿物分类及命名委员会(CNMNC)投票通过,确证为一种新矿物。该矿物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后,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国家航天局已完成四批152份共计53625.7毫克的月球样品发放,有33家科研单位的98位申请人通过申请。第五批样品申请已完成评审,后续按程序发放。中科院、教育部、自然资源部、中核集团等多个单位获批承担月球样品研究工作,国外科学家、留学生也参加了联合研究。据了解,目前已在岩浆分异、太空风化、氦﹣3气体以及生物能转化等方面取得最新成果,对认识月球起源与演化,探寻月球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实现“零能耗”的地外环境和生命支持系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记者了解到,除发现“嫦娥石”外,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还首次成功获得嫦娥五号月壤中未来聚变能源资源——氦-3含量和提取参数,为我国后续月球氦-3资源的遥感预测和资源总量估算,以及氦-3资源未来开发和经济评价提供了基础科学数据。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着陆地球。2021年6月,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向全社会开放申请。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作为首批获得月壤样品的13家研究机构之一,先后有三个课题获得批准,分别为“嫦娥五号月球样品聚变核能核素(3He)研究”“嫦娥五号月球样品铀(钍)核能核素及同位素研究”以及“月球核能元素铀系核素研究及意义”。上述课题旨在开展自主月球裂变、聚变资源基础地质研究,为月球演化和月球资源评价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小”微堆 “大”力量

“小”微堆 “大”力量

从微堆研制、开发到商业推广应用,原子能院人经历了一段从艰苦创业到创造辉煌的历程,在国内外先后设计建成9座微堆,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十年来,作为我国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窗口,微堆低浓化改造项目又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漳州核电1号机组核岛10kV可用目标圆满完成

漳州核电1号机组核岛10kV可用目标圆满完成

9月25日,漳州核电1号机组核岛10kV一次送电成功,送电过程安全、质量受控。漳州核电1、2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融合技术方案,将中压厂用电系统电压等级由6.6kV优化为10kV,可有效限制短路电流水平,10kV中压电源系统为核岛、常规岛中压厂用设备提供电力。
东北首个核电供暖项目即将启动!计划供暖面积达24.24万平方米

东北首个核电供暖项目即将启动!计划供暖面积达24.24万平方米

位于大连瓦房店市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是东北首座核电站,也是东北最大的电力能源投资项目。近日,随着6台机组全面投产,这里成为国内在运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也是世界第三大核电站,在运总装机容量达到670万千瓦。今年冬天,周边红沿河镇的居民通过东北首个核能供暖项目就能用上核能供暖,计划供暖面积达24.24万平方米,比传统煤电供暖效率更高,而且无碳排放。
中核集团人事任免:涉及3位董事长,1名总经理

中核集团人事任免:涉及3位董事长,1名总经理

王秋林同志任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永福同志任经营管理部主任、党支部书记……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内新建核污染水分析设施完工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内新建核污染水分析设施完工

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消息,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用地内新建的核污染水分析设施25日举行完工仪式,计划10月开始运行。该机构理事长小口正范表示,该设施将作为第三方机构对排海前的核污染水进行分析检测。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