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涉氢上市企业陆续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据不完全统计,58家涉氢上市公司整体营收规模在2022年上半年突破73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5.57%,预计2022年,这些氢能上市公司的总营收将超过万亿元。
其中,部分以氢能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实现营利净利双增长,而更多涉氢企业营收仍来自于传统优势业务,氢能业绩贡献能力仍待挖掘。业内普遍认为,国家及地方政府大力推动氢能产业背景下,短期内成本高昂、基础设施等问题仍将制约产业发展,长远来看,氢能业务或将成为企业营收的关键一环。
氢能开始贡献业绩
从半年报整体来看,燃料电池板块上市公司中,已有部分公司燃料电池业务开始贡献一定业绩,但各公司主要赢利点仍依赖传统主业,大部分企业虽开始在氢能领域大举布局,但氢能业绩呈现盈亏分化格局。
氢能关键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中集安瑞科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9.5亿元,同比增加12.7%,其中清洁能源业务占总收入的52.3%,为公司集团中收益最高的业务。公司上半年氢能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5.1%至1.69亿元,并且新增订单2.3亿元。
能源领域涉氢企业代表美锦能源美锦能源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55亿元,同比增长50.01%,实现净利润13.59亿元,业绩同比增长8.64%,其中氢能及新材料业务均属于其他行业,2022年上半年营收3.08亿,占营收比重为2.3%。
设备制造类代表企业雄韬股份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2亿元,同比增长17.11%,净利润7484.66万元,同比增长196.19%。其中,燃料电池实现营收4466.48万元,占总营收2.62%,同比增长36.17%。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氢能产业尚处发展初期,氢能业务盈利微乎其微甚至导致亏损的现象不可避免。以雪人股份为例,其半年报显示,公司氢能业务正处于导入期,以研发燃料电池空压机和氢气循环泵核心技术为主,目前处于亏损状态,今年上半年,公司氢能业务营收亏损427万元,净利润亏损426.6万元。
被称为氢能第一股的亿华通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128.53%,净亏损6003.85万元,亏损同比扩大244%,已连续两年处于亏损状态。
高成本制约
面对氢能业绩普遍贡献较少的产业现状,亿华通在报告中表示,目前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市场由于商业化初期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应,综合成本较高,行业的发展对政策依赖度较高。雪人股份指出,氢燃料电池行业容易受国家政策、经济环境、产业发展政策、国家能源战略等影响,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如预期的风险。
多家企业在财报中表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受到关键技术成熟度、燃料电池成本以及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性等多方面制约,当前加氢站存在建设成本高、氢气成本高、补贴支持政策滞后以及审批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当前我国加氢站建设推广进度较慢且现阶段多数加氢站处于亏损状态,进而导致现阶段终端用户实际用氢成本较高。
与此同时,由于尚处产业发展初期,高研发投入也将进一步影响氢能上市企业营收状况。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从A股市场来看,2017-2021年,我国氢能源板块上市公司研发总费用逐年增长,2022年第一季度,氢能源板块上市公司研发总费用约158.69亿元。
受资本青睐
今年3月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方政府也积极推动氢能相关政策发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底,全国范围内省级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专项规划已超过15个,市级及区县级规划超过40项。
与此同时,氢能概念持续受到资本青睐。据毕马威统计,今年上半年,氢能行业股权融资持续火热,共发生融资事件21笔,融资金额15.9亿元,融资数量和金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50%和137%。业内普遍认为,近年来,政策与技术更新助推氢能产业高速发展,氢燃料电池成本下降路径也更加清晰可控,政策推动和融资热潮下,未来氢能对业绩的贡献潜力将持续提高,企业对氢能领域的布局也将不断增加。
鸿达兴业在半年报中指出,公司持续推动“制氢、储氢、储能、运氢及氢能应用”的氢能产业化发展,液氢工厂、加氢站运行稳定,生产、销售氢气及相关产品,加快落实高压储氢瓶、固态储氢瓶、液氢储罐等产品的生产工作;设立广东氢能研究院,统筹氢能研发工作,加快氢能发展步伐。
嘉化能源表示,公司计划在2022年下半年投资建设氢能分布式发电示范项目,以副产氢气为源头,通过燃料电池转化成电能,采用自发自用模式,为未来在氢能挖潜利用领域拓展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