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居全球第一

2022-09-27 10:56  来源:中国能源网  浏览:  

9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宋雯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促进绿色转型的能源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1亿千瓦,比十年前增长了近3倍,占世界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的30%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近1/4,居全球第一。

9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宋雯在会上指出,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在加快“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积极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预计“十四五”期间能源重点领域投资较“十三五”增长20%以上,为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强劲动力。

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司长郑剑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能源、水利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构建,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有力地支撑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设施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

规模优势凸显;布局更加均衡;

结构日趋合理,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清洁能源基地加快建设,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比重不断提升,有力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基础性网络不断拓展提升,农村供电网络不断优化提升,2015年消除了无电人口。

二是服务质量能力持续提升:

网络覆盖广;

服务质量高,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等接近100%,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

保障能力强,我国发电量长期稳居世界第一位,西电东送电力流接近3亿千瓦。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调水突破50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亿。

三是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

工程技术实力充分展现。基础设施工程建筑和技术创新水平不断进步。特高压输电、三代核电、特大型水利工程等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重大标志性工程不断涌现。南水北调东中线等国家重大工程竣工投运,全球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的吉泉(昌吉-古泉)±11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顺利投产,中国天眼、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上海光源等实现世界领跑,彰显了民族精神和现代水平的大国工匠风范。

四是融合协同发展加快推进:

基础设施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交通与新能源发展有效融合,国家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高铁和机场枢纽光伏发电设施加快建设;

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加速融合。坚强智能电网加快建设。

五是现代化治理体系加快构建:

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成立,电力竞争性业务有序放开,电网企业更加聚焦主业。基础设施领域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快建立;

投融资机制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基础设施规划体系更加完善,规划实施坚持分层分类建设,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充分发挥作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资产资本化股权化证券化改革深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取得突破、累计募集规模超过360亿元。

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近1/4,居全球第一

发布会上,宋雯就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

宋雯指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构建了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保障能源供应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系统,发电装机达到24.7亿千瓦,超过G7国家装机规模总和;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到226万公里,建成投运特高压输电通道33条,西电东送规模接近3亿千瓦,发电装机、输电线路、西电东送规模分别比十年前增长了1.2倍、0.5倍、1.6倍。油气“全国一张网”初步形成,管网规模超过18万公里,比十年前翻了一番,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战略通道进一步巩固。十年来,能源生产以年均约2.4%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6.6%的增长,能源自给率长期稳定在80%以上。

二是促进绿色转型的能源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1亿千瓦,比十年前增长了近3倍,占世界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的30%以上。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和在建核电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建成充电基础设施约400万台,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网络。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270座,约占全球总数的40%,位居世界第一。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近1/4,居全球第一。

三是能源民生基础设施实现普惠化。城乡用能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十年来从22.5%提高到27%,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人均用电量超过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十年来国家下达农网改造投资超过4300亿元,先后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和农网改造升级,大电网覆盖到所有县级行政区,实现了村村通动力电,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在发展中国家率先实现了人人有电用。全面完成光伏扶贫工程,累计建成装机2636万千瓦,惠及10万个村、415万贫困户。因地制宜实施取暖设施改造,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3.6%。

四是新型能源基础设施蓬勃发展。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智能电网加快建设,2021年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超过90%;智能化煤矿建设加速,已建成800余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成多个5G+智慧火电厂,生产物联网系统覆盖众多油气田;新型储能多元化快速发展,规模超过400万千瓦。

从三个方面推动能源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针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能源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宋雯指出,将重点从3个方面予以推动:

一是加大新型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稳步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西南水电基地以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可再生能源电量输送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推进一批水电、核电重大工程建设,2025年常规水电、核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8亿、0.7亿千瓦左右。深入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示范应用。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力系统融合发展,鼓励开展有序充电、电动汽车向电网送电(V2G)等技术应用示范。

二是强化能源安全保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网间电力互济能力,到2025年西电东送能力达到3.6亿千瓦以上。增强油气供应能力,完善原油和成品油长输管网体系,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和互联互通,拓展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干线通道及南北联络线,2025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21万公里左右。建设山西、蒙西、蒙东、陕北、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夯实煤炭煤电兜底保障基础。

三是推动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设智慧能源系统,开展电厂、电网、油气田、油气管网、煤矿、终端用能等领域智能化升级;建设智能调度体系,实现源网荷储互动、多能协同互补,以及用能需求智能调控,着力提升能源系统效率;建设智慧能源平台和数据中心,推进“智慧风电”“智慧光伏”等示范工程建设。

宋雯强调,未来,通过以上措施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经济普惠、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能源基础设施体系,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在加快“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积极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预计“十四五”期间能源重点领域投资较“十三五”增长20%以上,为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强劲动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全球化石燃料需求将在15年内达峰

全球化石燃料需求将在15年内达峰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化石燃料需求预计将在15年内达到峰值。该机构表示,世界正在加速向清洁能源过渡。
11-25
扶摇直上!中非清洁能源合作风头正劲

扶摇直上!中非清洁能源合作风头正劲

今年9月,在非洲适应加速方案框架下,非洲开发银行承诺追加125亿美元资金用于可再生能源应用。
11-25
阿布扎比环境部与能源部合作,引领能源结构转型

阿布扎比环境部与能源部合作,引领能源结构转型

阿布扎比环境部(EAD)与阿布扎比能源部(DoE)合作,旨在领导阿布扎比能源结构实现根本性转变,大幅降低碳排放量。这项新规定致力于使阿布扎比在2035年从清洁和可再生资源中获得大量电力,从而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11-24
​2GW!Masdar与约旦签署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合作备忘录

​2GW!Masdar与约旦签署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合作备忘录

近日,中东大型可再生能源开发商阿联酋Masdar 宣布,与约旦能源和矿产资源部签署谅解备忘录(MoU),拟在约旦投资开发总量高达2GW 的可再生能源项目。
11-24
我国新能源装机大幅增长 加速能源转型

我国新能源装机大幅增长 加速能源转型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装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绿色的动力。
11-24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