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Spencer Dal e)在日前举行的2022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发表主旨演讲,介绍了2022年版《bp世界能源展望》的关于能源转型的三种主要情景:“快速转型”、“净零”和“新动力”(Accel erated,Net Zero,and New Momentum),探索到2050年前全球能源系统可能存在的路径。这些情景方案所考虑的碳排放,包括能源生产与消费、大多数与能源无关的工业生产过程、天然气放空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化石燃料生产、运输和分配产生的甲烷排放。
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4部委与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以“数字赋能绿色未来”为主题。北京市市长陈吉宁,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赵世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获得者、第12任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Steven Chu)参加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主持开幕式。bp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Spencer Dal e),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宪庚,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丽丽,意大利国家天然气管网公司执行副总裁玛利亚·斯芬杜莎(MariaSf erruzza),北京市昌平区区长支现伟在主论坛环节发表主旨演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主持主论坛。
以下内容为戴思攀在论坛上的主旨发言实录:
2022年版《bp世界能源展望》(以下称《展望》)是围绕三种主要情景展开。其中,以绿色显示的“新动力”情景试图让人们了解当今全球能源系统正在经历的能源转型路径。近年来,全球能源转型雄心高涨,“新动力”情景因此得名。然而,这样的新动力还远远不够,因为碳排放在2030年前大部分时间里都还在增长,直到2030年才略有下降。另外两种情景,分别是以橙色显示的“快速转型”情景和以蓝色显示的“净零”情景,涉及更快、更深刻的脱碳情景。大家可将这两种情景视为“假如”情景,即如果全球的宏伟目标是在“快速转型”情景和“净零”情景下分别减少约75%和近100%的碳排放,能源系统将需要发生怎样的转变。
我们在《展望》中指出,“快速转型”与“净零”情景均与实现《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相一致。“快速转型”情景与“净零”情景分别符合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保持在远低于2℃和1.5℃的目标。然而,这些情景都有无法实现的可能性。我们无法预测未来,而且我们也知道自己无法预测未来。相反,bp使用这三种情景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这家企业在设法能源转型时面对着怎样的不确定性。一旦我们对种种不确定性有了进一步了解,就能够设法针对这样的不确定性制定具有韧性或稳健性的发展战略。
三种情景都预测能源行业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但三种情景的展望期均未延伸至2060年。因此,目前尚无法就中国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作出任何评价。但我认为,就这三种情景而言,“快速转型”情景似乎最符合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与中国的同事探讨中国的这三种情景时,他们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在《展望》中的前10年里,“快速转型”情景和“净零”情景下脱碳方面的进展是否过于乐观?他们还指出,在《展望》中的前10年里,中国的情况或会更接近“新动力”情景,而中国的碳排放量要到本世纪30年代与40年代才会有快速下降。
我相信今天大家可能也希望对此展开探讨。能源转型重心的变化,与能源结构的显著变化是一致的。就全球能源系统而言,我们看到化石燃料在能源终端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发生重大转变。随着能源系统电气化程度日益提升,电气化占比也日益增加,氢能的占比也越来越大。
全球能源系统整体呈现这样的趋势,中国的能源系统也不例外,能源结构的变化更为显著。三种情景里,煤炭的占比均显著降低,电气化则将显著提升,氢能的占比也将显著增长。
我们可利用这些情景来尝试找出能源系统内某些普遍趋势。您可以在一系列场景中看到这些趋势,这与成功的能源转型一致。在这份《展望》中我们重点列出了四大趋势。
我们从风能与发电开始依次聚焦这些趋势。第一个趋势是,我们看到风能与太阳能发电量的巨大增长将带动电力部门显著脱碳。在“快速转型”与“净零”情景里,未来30年风能与太阳能发电量将增长约20倍,其规模大于这两种情景下全球发电量的净增量。这两种情景里,也就是“快速转型”与“净零”情景,电力部门到2050年将完全脱碳。事实上,“净零”情景里,电力部门甚至还将为能源系统带来碳排放净负增长,原因是生物能源结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将发挥作用。电力部门的脱碳与能源系统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息息相关。
我们确定的第二大趋势是,工业中的工业过程电气化、建筑内空间电气化、建筑物内制冷与烹饪的电气化,以及交通运输日益电气化。电气化表现在2019年全球约有700万辆电动汽车,2035年将增长到超过5亿辆,2050年更将超过20亿辆。交通运输系统显著电气化,与改善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密不可分,但并非所有的能源使用都能够实现电气化。
因此,其他形式的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载体也是必需的。其中生物能源正在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且尤以生物燃料为甚。“快速转型”与“净零”情景里,在能源系统中生物燃料的消费量将从2019年的每天200万桶左右增加到2050年的每天600万至700万桶。这些生物能源,特别是可持续生物航空燃料,在帮助航空业脱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到2050年,“快速转型”情景下,预计生物基可持续航空燃料将占航空燃料需求总量的30%左右,在“净零”情景下将接近45%。
除生物燃料外,低碳氢——包括蓝氢和绿氢——在助力“双碳”目标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在为工业领域高温热加工工艺及海运、航空和重卡等运输领域实现脱碳提供解决方案方面。随着风能与太阳能的日益普及,绿氢得以发挥重要作用,对稳定电力市场作出了贡献。
以上是我们看到的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的四个普遍趋势,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在快速部署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快速转型”与“净零”情景下,预计到2050年,风能与太阳能发电量将占发电总量的接近70%,中国的电力行业将实现完全脱碳。
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在“快速转型”和“净零”情景下,到2050年中国的电动汽车数量将达4亿辆左右。据此,我们可以预测到2035年前后,中国将禁止销售燃油发动机汽车与轻型卡车。也就是说,在这两种情景下中国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都将在近15年的时间里整体实现电气化。在“快速转型”和“净零”情景下,我们还看到生物燃料的占比将极大提升。特别是在“净零”情景下,由于人们希望加快脱碳进度,从而加大了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同时,低碳氢也会大幅增长,在“快速转型”和“净零”情境下,低碳氢到2050年的年产量预计将达到7500万至9500万吨之间的规模。这其中大部分为绿氢。到2050年,绿氢将占低碳氢的80%左右,其余是蓝氢。低碳氢大多将用于工业领域,可作为替代性原料生产化肥与各类化工产品及炼化,也用于高温工艺作业的脱碳环节。
能源转型将成就更便捷的出行,但也要认识到其中的不确定性。我们不清楚未来会发生什么,因此我们为企业制定的战略,要能够反映这种不确定性。但全球的几大共性趋势,是实现成功能源转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风能与太阳能的爆发式增长推动了电力领域的快速脱碳。与此同时,包括交通运输行业在内的能源系统也将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与日俱增,生物能源与低碳氢作用的日益凸显,实现快速电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