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实力“圈粉”,高效环保的储能电站也成为“供电神器”,充分彰显了“绿色办奥”的理念。成功的背后是企业的不懈努力:面对国外垄断,江苏科润膜材料有限公司坚持自主创新,解决了“卡脖子”的难题,研发生产出最核心的部件——全氟质子交换膜。
全氟质子交换膜
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北京冬奥会办奥理念中,“绿色”位列之首,氢燃料电池车表现十分亮眼。由江苏科润膜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全氟质子交换膜”就应用在了北京冬奥的氢能物流车上。更鲜为人知的是,冬奥会的储能电站项目也用了这张膜。
“国家电投在冬奥会上有一个液流电池的项目,我们也是液流电池这块国内目前唯一的国产供应方,这座储能电站就是用了我们所生产的质子膜。”江苏科润膜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大伟介绍说。
在企业车间内,记者看到了“全氟质子交换膜”的成品,它的外观平平无奇,宛如家中常见的普通塑料薄膜一样,但是它薄如蝉翼,重量轻到超乎想象,1平方米仅有20多克重,它能直接影响电池的寿命和性能,又能确保清洁零污染,技术壁垒很高,可以说是电池界的“芯片”。
目前,质子交换膜主要应用于储能液流电池和氢能行业两大领域,此前,该产品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封锁,被美国戈尔、科慕等公司所垄断的,为此,杨大伟带领研发团队与厦门大学合作,花了三年时间试验了1800多个配方,终于打造出这张膜的生产线,开始投产,并且不断迭代。
全氟质子交换膜车间
“2008年,我们开始开发全氟磺酸质子膜的钢带流延设备,目前这条产线已经迭代到第五代了,过去的每一代也都是我们自主研发、自主设计,包括自主制造的;主要就是为了解决质子膜产业链的‘卡脖子’的一个难题。”杨大伟介绍道。
和氢燃料电池车不同,储能液流电池一般用于大型储能电站,往往一个电站就能储存一座城市的用电,从而解决城市的应急电源调峰。
杨大伟自豪地说,公司如今是全球唯一量产供应储能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中国企业,已经实现了70%进口杜邦膜的国产化替代、建立了领先优势。也是国内仅有的两家量产供应“氢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企业之一。
全氟质子交换膜生产过程
国内在建的最大储能液流电池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大连恒流储能电站,该电站可达200兆瓦/800兆瓦时,里面用的正是由江苏科润所生产的质子膜,杨大伟骄傲地告诉记者:“这个电站初始投资的时候,它是预算了3个亿的美国科慕公司的膜,后来用了我们的膜之后,预算降到了1.5个亿,所以应该打下了一半的成本。”
在质子交换膜领域深耕12年,经历“苦熬”和“试错”后,企业走向了快车道。目前,企业新建的国内最大幅宽的质子交换膜首条生产线即将投用,一期将达到100万平米,产品主要配套1G瓦的储能液流电池,二期将配套5G瓦的储能液流电池。而在氢能领域,新一代的超薄的复合质子交换膜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发之中,未来也将完全替代目前进口的格尔8微米的超薄的质子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