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对俄制裁加剧全球气候治理困境

2022-10-13 10:2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张红  浏览: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美国、欧盟与英国一道对俄罗斯施加多轮制裁,但其反噬效应令不少欧洲国家处境窘迫:能源供应紧张,电力和天然气价格大幅飙升,经济高度承压,民众不堪重负。为从能源危机中脱困,德国、荷兰、奥地利等多个曾大力呼吁放弃煤炭、倡导环保的欧洲国家,相继宣布重开煤电厂或采取措施支持化石能源项目。这给全球气候治理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

  额外燃烧煤炭1300万吨

  最近,欧美一大批煤电厂或者煤电项目正在重启或者得到支持。

  “法国重启煤电厂。”奥地利《皇冠报》9月15日报道,今年3月才关停的法国圣阿沃尔德煤电厂正式重启。在满负荷运行时,该煤电厂将满足法国大东区约1/3家庭的用电需求。

  德国政府7月中旬决定允许煤电或石油发电厂再次运行,以节省天然气。该法令最初的有效期是至2023年4月。德国希望用这两种化石燃料发电取代目前占该国整体能源约10%的天然气发电。8月初,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的米尔海姆电厂被率先重启。8月下旬,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海登4号煤电厂也开始再次服役。9月13日,德国电力公司施蒂亚戈的一位高管表示,该公司准备为冬季电力市场提供23吉瓦的产能。

  奥地利政府最近决定,将与该国最大电力供应商维邦公司合作,重启梅拉赫废弃煤电厂。这个煤电厂是奥地利境内最后一家煤电厂,已于2020年春季关停。

  英国也行动起来。美国能源分析网站“油价”报道称,英国承诺在2024年前比预期提前一年关闭其所有煤厂的大门,现在却要求能源公司提高煤炭产量,以帮助该国避免冬季停电;诺丁汉郡一座燃煤发电站的关闭现在将推迟,其他几座发电站将待命,以便在需要时向国家电网提供更多电力。

  大洋彼岸,美国的煤炭市场早已复苏,石油公司也在民主党政府的一再催促下持续增产。美国能源信息署今年9月发布的《短期能源展望报告》预测,美国煤炭产量将在2022年增加2200万短吨,全年总计达到6亿短吨。其中还提到,由于美国电力需求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因此煤炭产量和发电量将至少持续增长至2027年。此外,美国原油产量2022年将增至1180万桶/天,2023年将进一步增至1260万桶/天。

  英国能源智库“未烧尽的煤”研究组织估计,欧洲多国“重启”煤电将导致额外燃烧煤炭1300万吨。今年冬天,欧洲各国政府将至少花费500亿欧元用于新建和扩建化石燃料基础设施以及能源供应,包括重启煤电厂、从海外运入天然气等。

  可能增加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陷入能源困局的欧洲被迫重启煤电、核电实是无奈之举。一方面,今年极端天气频发,能源需求增加,但是供给减少。比如,今年夏天,欧洲遭遇极端高温和干旱天气,民众使用空调降温的需求激增,但是不仅水力发电不足,高温也影响核电和太阳能发电;另一方面,欧洲十分依赖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俄乌冲突爆发后,美欧对俄罗斯轮番极限制裁,北溪输气管道还遭到人为破坏,进一步加剧了欧洲能源危机。在保障能源安全与绿色低碳转型之间,欧洲不得不先尽力保证供应安全。”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迎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欧洲想方设法解决能源危机,包括动员全社会挖掘节能潜力,从美国等其他来源地增加液化天然气进口,但是,进口替代能源来源不足,价格还高,欧洲只能重启煤电、核电作为临时性补充。可以说,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欧洲成为能源危机的风暴眼,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直指,“能源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是对俄罗斯制裁,欧洲选择对俄制裁这条路让自己陷入衰退”。有分析指出,欧洲现有能源政策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遇到自然和人为风险等“风吹草动”,就可能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能源短缺和能源价格飙涨,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和减排全局。

  对于欧洲而言,这个冬天注定难熬。对于全球气候治理而言,“开倒车”的危险近在眼前。美国金融数据提供商明晟公司的报告显示,在最坏情况下,如果欧洲用煤炭取代所有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第一年的排放量可能增加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预计,随着经济增长和消费者燃烧更多的石油和煤炭,到2022年,美国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从2021年的48.72亿吨上升到49.53亿吨。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首席科学家雷宪章认为,欧洲重新启用燃煤发电,原来的能源转型、碳减排政策必然受到影响。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表示,欧盟对俄制裁“弄巧成拙”,为寻求能源安全,转向化石能源,严重违反全球气候行动。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教授谢里夫·加利说,欧盟在有意放松对自己要求的同时,依然对非洲出口产品征收高额“碳关税”,这是典型的“双标”行为。

  世界濒临“灾难性”临界点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近期进行的一项重要研究显示,迄今为止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温上升1.1摄氏度,由此引发的气候危机已经令世界濒临5个“灾难性”临界点,其中包括格陵兰岛冰盖融化等。据英国《卫报》网站报道,研究报告主要作者、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戴维·阿姆斯特朗·麦凯博士说:“这项研究的确证实了为什么《巴黎协定》设定1.5摄氏度的目标如此重要,且人们必须为之努力。通过立即快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类可以减少跨越临界点的可能性。”

  根据《巴黎协定》,所有国家承诺通过减排努力及每5年的加强行动保证温度的升高程度在理想情况下不超过1.5摄氏度。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计,为实现目标,未来10年煤炭使用量需下降约4/5。

  然而,美西方对俄制裁引发的能源危机加剧了全球气候治理的困境。路透社报道称,欧洲在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并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份额提升了15%,该地区还制定了大胆的可再生能源使用目标,包括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消费(包括交通、家庭和工业)的比例提升至32%。但是俄乌冲突中止了这一势头。美欧对俄实施的一系列制裁,逐渐演变成能源博弈战,欧洲能源成本大增,化石能源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坏消息还在增加。9月末,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德国输送天然气的“北溪-1”和“北溪-2”管道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的部分发生爆炸。分析人士指出,短期内,“北溪事件”彻底断送了俄罗斯通过北溪管线恢复向欧洲供气的可能性。而且,“北溪”泄漏的大量甲烷将对气候产生灾难性影响。据瑞典电视台报道,瑞典环境保护局环境经济学家马茨·比约塞尔说,计算显示,在20年区间里,“北溪”管道此次泄漏的甲烷气体相当于4000万吨二氧化碳,与瑞典去年4800万吨的全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接近。

  “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日益凸显,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没有变,这是国际共识。但是,没有人知道俄乌冲突会持续多久,也无法判断欧洲此次被迫采取的应对能源危机的临时性措施会持续多久。”陈迎说,“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此次能源危机对于各国提高能源安全意识和提升能源系统韧性也有重要的警示意义,或将成为促进能源转型的加速器。目前,欧洲各国大力提倡的节能生活模式,企业和家庭加紧安装屋顶太阳能板、热泵,欧盟也出台了大量促进节能低碳的措施,包括鼓励发展绿氢。如果这些措施能够落实并持续下去,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推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


(责任编辑:单晓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杨胜利:致力煤炭由“黑”变“绿”

杨胜利:致力煤炭由“黑”变“绿”

前不久,在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的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上,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介绍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确保能源安全始终是做好能源工作的首要任务,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煤炭的压舱石作用和煤电的基础性调节性作用。
国务院:加强煤电油气运调节 严格落实煤炭稳价保供责任

国务院:加强煤电油气运调节 严格落实煤炭稳价保供责任

10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其中涉及煤炭的内容是:要着力推动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具体到能源方面,要加强煤电油气运调节,严格落实煤炭稳价保供责任,科学做好跨省跨区电力调度,确保重点地区、民生和工业用电。国有发电企业担起责任,应开尽开、稳发满发。
煤炭调进将显著增加,港口煤市一改躁动上涨局面,煤价松动下降,产地调价煤矿数量见少,变动程度有所减弱

煤炭调进将显著增加,港口煤市一改躁动上涨局面,煤价松动下降,产地调价煤矿数量见少,变动程度有所减弱

供应端新添了一个生力军。陕西彬长矿区孟村煤矿项目正式取得竣工验收批复,标志着该矿由基建矿井正式转为生产矿井,该煤矿设计生产能力600万吨/年。
山西前三季度产煤9.77亿吨 有序推进过冬能源保供

山西前三季度产煤9.77亿吨 有序推进过冬能源保供

能源大省山西正稳定有序推进能源保供。山西省统计局25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山西原煤产量97791万吨,增产9301万吨,增长10.5%;非常规天然气产量82.4亿立方米,增长13.8%;规上发电量3062.5亿千瓦时,增长7.6%。其中,外送电量1053.5亿千瓦时,增长14.6%。
北方供暖季临近 煤炭供应有保障吗?

北方供暖季临近 煤炭供应有保障吗?

北方地区供暖季日益临近,煤炭供应情况受到关注。从生产、运输和库存情况看,当前我国煤炭供应充足,价格整体相对稳定。迎峰度冬背景下,北方地区电煤和取暖用煤需求能够得到保障吗?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