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聚变突破性进展

2022-11-04 11:35  来源: 嘿嘿能源heypower  浏览:  

最近,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CNNC)宣布,中国的“人造太阳”HL-2M托卡马克创造了新的运行记录,其等离子体电流超过100万安培(1兆安培),“标志着向聚变点火迈出了重要一步”。
 
1、核聚变

万物生长靠太阳。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能量来自太阳,而太阳的能量则来自核聚变。
其实,核聚变并不神秘,只要将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原子核无限接近,使其发生聚变反应,就能释放出巨大能量。
然而,原理看似简单,但要让聚变反应持续可控,可以说难于上青天。
要实现可控核聚变反应,必须满足三个苛刻条件:一是温度要足够高,使燃料变成超过1亿℃的等离子体;二是密度要足够高,这样两原子核发生碰撞的概率就大;三是等离子体在有限的空间里被约束足够长时间。
这就是聚变界通常所说的“三乘积”中的要素——离子温度、密度和能量约束时间。
2、中国环流

HL-2M(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由中核集团位于四川省成都的西南物理研究所(SWIP)自主设计和建造,于2019年11月完工,并于2020年12月实现首次等离子体放电。
中核集团表示,等离子体电流强度是托卡马克的关键参数,HL-2M托卡马克现在的等离子体电流强度超过2.5兆安培,在体积超过1兆安培的条件下运行平稳。
SWIP聚变科学中心副主任、HL-2M实验负责人钟武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在核聚变研究与开发中向聚变点火迈出了重要一步。”
该托卡马克在2021年12月实现了1,056秒的连续高温等离子体运行,这是当时世界上同类装置运行时间最长的一次。

SWIP作为中国受控核聚变研发的核心机构,是中国参与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的重要支持机构,开发了各种类型的磁约束聚变装置。
中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核聚变研究,中国可控核聚变研究与世界几乎同步。自1955年钱三强、李正武等老一辈科学家提议开展“可控热核反应”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1954年,世界上第一个托卡马克装置由苏联建成。1984年,中国自主建造第一个托卡马克装置HL-1(中国环流器一号),是中国核聚变反应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究由技术跟踪变为大型实验,为中国自主设计、建造和运行核聚变装置提供了经验。
1990年代,中国建成HL-1M (中国环流新一号),2002年12月,中国利用德国赠送的一套退役装置,建成HL-2A(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是目前在中国运行的三大国产托卡马克之一。
另外两台是位于合肥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科学研究所(ASIPP)的实验先进超导托卡马克(EAST)和华中科技大学(HUST)的J-TEXT。
3、HL-2M

HL-2M是中国先前型号HL-2A的升级版,HL-2M装置的建造,是为了研究未来聚变堆相关物理及其关键技术,研究高比压、高参数的聚变等离子体物理, 为下一步建造聚变堆打好基础。
在高比压、高参数条件下,研究一系列和聚变堆有关的工程和技术问题。瞄准和ITER物理相关的内容,着重开展和燃烧等离子体物理有关的研究课题,包括等离子体约束和输运、高能粒子物理、新的偏滤器位型、在高参数等离子体中的加料以及第一壁和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等。
“对于中国人来说,若要在ITER上发挥更多作用,像HL-2M这样高参数运行的装置不可或缺,一方面支撑ITER,为ITER开展预先研究、并探索相关物理与工程问题,另一方面就是作为我国可控核聚变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这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步,不可逾越。”刘永说道,“通常像HL-2M这样的高参数运行装置,可被称为ITER‘卫星’。而全世界正在运行的称得上ITER‘卫星’的科学装置不多。HL-2M名副其实。”
刘永是中核集团核西物院HL-2M负责人。

2022年12月4日14时02分,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中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为我国核聚变堆的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2月中旬将再进行核聚变点火实验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2月中旬将再进行核聚变点火实验

在去年宣布核聚变点火实验出现重大突破后,美国研究团队将在2月中旬进行下一次点火实验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延期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延期

据法新社1月6日报道,旨在彻底改变能源生产的国际核聚变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的总干事表示,将不得不针对多个存在缺陷的主要部件进行修复,并将因此造成项目延误,但延误的时长仍待确定
“人造太阳”照亮地球还要多久?

“人造太阳”照亮地球还要多久?

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任罗德隆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而言,目前包括ITER在内,聚变能正处在开发阶段。要想真正实现聚变能的商业应用,需要克服高温(超过上亿度)等离子体约束、承受高温及强辐射聚变材料和聚变燃料(氚)循环增殖三大难题。
美国能源部宣布!核聚变技术取得里程碑式成就!

美国能源部宣布!核聚变技术取得里程碑式成就!

全球科学家一直希望以“核聚变”技术打造出“人造太阳”,获得大量洁净能源。美国加州科学家在这一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当地时间12月13日,美国能源部官员宣布,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首次成功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净能量增益”,即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大于促发该反应的镭射能量 。
12-14
未来清洁能源 | 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与您相约2022深圳高交会

未来清洁能源 | 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与您相约2022深圳高交会

2022年11月15-17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将亮相高交会--全球清洁能源科技创新博览会,欢迎各界观众莅临14号馆A09展位参观交流。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