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山东能源枣矿集团蒋庄煤矿选煤厂一份不俗的成绩单:
从2016年初的420人到现在的287人;
刚刚过去的2017年,共入洗原煤193万吨,在完成本矿原煤入洗的基础上,入洗外来煤11万吨,精煤回收率达68.9%。在人员减少32%的情况下,工效提高68%。
这一成绩是怎么来的?
“我们通过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开展‘智能选煤厂’建设,在人员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实现了以‘智’取胜。”蒋庄煤矿矿长齐卫东一语道破“天机”。
管理轻松了
在该矿选煤厂宽敞明亮的智能调度中心,18块高清LED屏幕上,110余台设备在“自动自发”地高速运转,从原煤提升到浅槽分选,从重介浮选再到回煤装车等各环节的生产过程监控、通信系统集成技术指标,在显示屏上一览无余。
选煤厂厂长褚衍静告诉笔者,“通过采用先进的远程视频监控、远程集中控制等高科技手段,在调度指挥中心就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对所有的设备进行一键式启停。”
在“智能选煤厂”建设中,该厂充分应用计算机控制、网络控制、光通信和PLC控制等先进技术,通过在各生产岗点安装109个视频摄像头,建立原煤分站、压滤分站、重介-浮选远程分站、精煤仓远程分站等6个监视站点,以及浓缩泵房、重介二楼、浮选六楼、压滤厂房等7个区域控制室,充分发挥远程监控优势,实现了集中控制和矸石皮带、洗混落地皮带及精煤仓4部入仓刮板等10余个岗点的无人值守。
据介绍,原来工作人员即便是24小时盯靠在现场,有些机械故障也是防不胜防,像刮板皮带对轮销子损坏或皮带机刮板链断裂等情况,职工很难发现,只有在刮板机溜槽箱体有煤流溢出时,才能发现问题,这时再去解决问题等于是“亡羊补牢”。现在通过在刮板机、皮带机驱动滚筒上增设失速保护和溜槽防堵保护,实现了对各类机械故障的有效防范,大大降低了机械事故率,减少了损失,管理起来特别省心。
劳动强度降低了
说起煤矿矸石手选女工,定格在脑海中的画面便是一副全身武装的标志性装扮——安全帽、围巾、口罩、塑胶手套、围裙等一应俱全。作为煤炭入洗的第一道关口,她们每天都在飘着煤尘的环境中,所以矸石手选工岗位也被喻为矿山女工中最苦最累的岗位。
然而,这种情景在蒋庄煤矿选煤厂已成为历史,在选煤厂原煤车间三楼拣选岗,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
依然是机器轰鸣,煤流飞转,只是与以往输煤皮带两侧站满手选工的热闹场景相比,如今的拣选岗却显得有些冷清,偌大的厂房只看到一名女工坐在椅子上,手拿自制拣选工具不时将冒出的煤炭扒进溜槽,而原来伴随煤炭一道蜂拥而来的矸石已不见踪影。
“真没想到在我退休之前还能享受到‘智能选煤厂’建设为我们带来的福利,和以前‘手选’工作相比,现在的工作真是太舒心了。”女工梁雪英说。
据原煤车间主任赵驰介绍,因原来人工拣选工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对此,该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建成重介浅槽排矸系统,对大于200毫米块原煤进行反手选,选出的块煤和200~50毫米块煤一起进入浅槽排矸,浅槽块精煤破碎至50毫米以下和小于50毫米的末原煤一起进入原煤仓。
通过实施重介浅槽排矸,原煤车间由原来的130人减至目前的60人,不仅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精煤和中煤回收率。按照增加精煤回收率与中煤回收率1%计算,每年多回收精煤1万吨,每吨精煤按1000元市场价格计算,年可增加经济效益1000万元。
工效提高了
在选煤厂洗选车间,笔者注意到,六层楼的厂房几乎看不到工作人员的身影,若不是不绝于耳的机器轰鸣,真会让人觉得它处于闲置状态。
“有了‘远程控制’和‘视频监控’系统,工人不必24小时守在设备旁进行检查维护,而是在区域监控室内控制设备。”看到笔者有些疑惑,厂综合办公室主任高文宇解释说。
在重介二楼区域控制室内,岗位工颜士虎正通过电脑监视36台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他告诉笔者:“在区域控制室内上班就像办公室白领一样感觉特别舒适,从原来只看1—2台设备,到现在几乎能看大半个厂房的设备,虽说设备多了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我感觉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智能选煤厂建设带给我们实实在在的存在感。”
在该厂洗选车间和颜士虎一样的岗位工还有8人,原来该车间有17个固定岗,通过智能选煤厂建设,精简优化了8个,其余的9人全部变成了巡岗工,实现一岗多责、一人多能,全员效率从原来的每工49吨提升至53.66吨,提高了4.66个百分点。
该矿“智能选煤厂”建设通过智慧先行、装备升级,大大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系数,降低了机械事故率,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1000万元,真正实现了控员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