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克电池:六大性能全面提升,高性能圆柱电池持续赋能终端应用

2022-12-08 15:30  浏览:  

环视全球,今年来圆柱电池市场竞争加剧,新一轮大圆柱电芯之战火热拉开的同时,小型圆柱电池在不断增加的终端需求驱动下,产品性能和应用范围也在持续提升。今日,比克电池小动力产品开发负责人滕晓波在锂电行业会议上的演讲中分享了比克高性能圆柱电池的最新进展。

通过在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四大关键材料和结构设计上的持续创新研发,比克小动力圆柱电池性能持续领先,具备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倍率、快充电、强温度适应性及高安全性六大特点。

比克电池小动力产品开发负责人滕晓波现场分享

据滕晓波介绍:“比克依托于20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开发经验,优选更高容量的高镍正极和硅负极化学体系,自主开发改善高活性界面的电解液,保证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使用高强度湿法陶瓷隔膜材料、卷芯圆度模拟、CT测试、热仿真及定向爆破等手段来提升安全性能,从而实现了电芯产品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大倍率及高安全性的兼顾,产品已得到两轮车、智能终端、便携式储能等领域众多客户的广泛认可。”

正极方面,比克目前圆柱电池正极镍含量已由Ni50提升到Ni90,容量持续提升,18650电芯量产最高容量达3.5Ah,21700电芯量产最高容量达5.3Ah,再次突破了21700系列电芯量产容量极限。

负极方面,比克作为国内最早将硅用于圆柱电池的企业,目前硅氧材料已由一代硅发展到三代硅,首效由77%提升至86%,正极利用率逐步增加。在保持高容量的同时,比克圆柱电池循环寿命仍然能够达到常温1000周80%,45℃高温1000周70%以上。

为了提升电池的功率特性,比克还开发了全极耳圆柱电池,大幅度降低电池的内阻,降低发热量,目前比克正在开发应用于小动力领域的21700全极耳电芯。

安全性是一切性能的基础,也是比克持续探索的核心。通过计算机模拟单体电池卷绕,从电芯设计上降低内短路风险;高清CT扫描观察单体电池内部结构,辅助优化电芯结构设计,观测循环前后结构稳定性;通过热仿真技术,热失稳测试仿真出电芯不同位置的温度状况;通过定向爆破技术保证单颗电池失效不会引发Pack热失控,比克电池的高安全性保障贯穿产品始终。

目前比克小动力圆柱电池产品涵盖18650和21700两大系列,容量由18650的2.5Ah到21700的5.3Ah;体积比能量密度由544Wh/L至787Wh/L,广泛应用于飞利浦、大疆、小米、TTI、美的、美团、戴尔、哈啰出行、电小二、新桔、必胜等海内外客户。近期,针对家庭储能市场的长循环应用特点,BAK还沿用三元体系定制开发了超长循环的产品。

无论是全面提升的六大核心性能,持续优化的核心材料技术,还是为终端需求定制的全新产品,都传递着比克电池在圆柱领域的持续深耕和不懈探索。在持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凭借性能持续领先的核心产品,比克电池始终在独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上稳步前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浙东“绿色充电宝”宁海抽水蓄能电站双坝完工

浙东“绿色充电宝”宁海抽水蓄能电站双坝完工

12月20日,随着国网新源浙江宁海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大坝最后一块面板混凝土顺利收面,电站上、下水库大坝面板同步浇筑完成。
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将组建动力电池合资公司

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将组建动力电池合资公司

12月20日下午,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签署合资合作协议,拟组建动力电池合资公司,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见证签约。
构建新型储能,亟需跨越经济与安全两条鸿沟

构建新型储能,亟需跨越经济与安全两条鸿沟

当前,我国正加速建设以新型电力系统为核心的全新能源体系,以助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在这一过程中,储能作为一种柔性电力调节资源,将发挥出长期的、正向的、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87.5亿元,120万千瓦!四川核准全省首座抽水蓄能电站

87.5亿元,120万千瓦!四川核准全省首座抽水蓄能电站

近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雅砻江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核准的批复》(川发改能源〔2022〕714号),同意建设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该电站成为四川省第一座取得核准的抽水蓄能电站。
中联重科成功研发 工程机械全系新能源关键零部件

中联重科成功研发 工程机械全系新能源关键零部件

近日,在长沙湘江新区中联智慧产业城土方机械园内,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重科)发布了其最新研发的14款绿色零部件和32款新能源主机。截至目前,中联重科已成功在锂电、氢燃料两条工程机械新能源关键技术链上,打通了从零部件到整机、硬件到软件的关键技术和零部件产业通道。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