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振华: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发电总装机占全球34%以上

2023-02-03 08:48  来源:中国改革报  浏览:  

“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创新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世界正迎来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这是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美丽中国百人论坛主席解振华1月6日在第十九届中国改革论坛上作出的判断。

碳达峰碳中和是推进各领域转型创新重要机遇

“碳达峰碳中和是推进各领域转型创新的重要机遇。”解振华表示,过去,普遍认为“谁减排谁吃亏”,现在各国认识到“谁转型得快,谁将获得产业发展的先机”。现在低碳转型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高地。其中有两大重点,一是可再生能源,二是新能源汽车。

“可喜的是,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我国实现了‘弯道超车’。”解振华谈道,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全球的34%以上,其中,风电机组零部件及整机产量已经占据了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光伏产业为全球市场供应超过70%的组件。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占全球50%左右。此外,我国的碳汇、人工造林面积连续30年‘双增长’。综合来看,我国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碳汇等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竞争优势,应该进一步做大做强。”解振华说。

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将带动130多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相当于每年GDP的2%~3%,同时有利于从源头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安全问题。

绿色低碳转型先立后破敢立敢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双碳”工作规律性、艰巨性和目标任务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解振华表示,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已经建立了“1+N”政策体系。下一步应在“1+N”政策体系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加快推进转型和创新。其中他特别提到,在能源领域要建立新型电力系统,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稳定的同时加速新能源发展。“中国的能源风光无限,应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解振华还指出,应在财政、价格、投融资体制方面支持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新能源健康平稳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具体一些建议主要有:

在金融体制方面,要促进绿色金融取得实质性长足发展。先立后破,引导更多国内外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

在技术创新体制方面,要营造有利于技术研发、应用、合作与人才培养的政策环境,发挥举国优势攻坚低碳领域前沿颠覆性技术。

在碳定价机制和碳排放交易市场方面持续扩大覆盖行业,要加强与区域和国际市场对接以及与各类要素市场的协调,要建立区域的碳市场,努力建立全球碳市场。

在对外经济合作体制方面,要促进我国政府、地方、企业、智库等与其他国家开展各层级气候变化和双碳对话与技术务实合作,推动我国的绿色低碳产业“走出去”,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理顺优化相关政策,在各领域形成合力,争取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刚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中国可再生能源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刚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中国可再生能源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3月27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期间接受中国财富网专访表示,中国可再生能源在全球遥遥领先,作为产业绿色转型的代表,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03-27
历史性跨越: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过煤电

历史性跨越: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过煤电

3月20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化石燃料燃烧等导致的全球升温,并强调采取切实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截至2022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超过煤电装机,实现了能源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03-27
希腊:计划通过西巴尔干向欧洲出口绿色能源

希腊:计划通过西巴尔干向欧洲出口绿色能源

希腊总理基里亚科斯·米佐塔基斯 (Kyriakos Mitsotakis) 提出了一项计划,通过新的互连将希腊、保加利亚和非洲的可再生电力出口到欧洲,重点是西巴尔干地区
IndianOil计划在2050年达到200 GW可再生能源

IndianOil计划在2050年达到200 GW可再生能源

IndianOil已宣布计划到2046年实现运营碳净排放量为零,并拥有35 GW多样化的可再生能源组合
“绿氨”有望成为真正的可持续燃料

“绿氨”有望成为真正的可持续燃料

氨作为肥料众所周知,目前也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制药等多个工业领域,但它的潜能不止于此。它还可能成为一种燃料,与目前广受追捧的氢等一起,为交通运输,尤其是海上运输的脱碳贡献力量
03-23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