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末,德国首个天然气接收码头如期投入使用,为能源危机后的首个冬天带来一条好消息,也反映了德国的能源供给结构调整正在步履不停地向前推进。2023年1月初,该码头接收了来自美国的第一艘天然气运载船。
天然气占据德国能源消耗的约1/4,而德国所使用的天然气有95%依赖进口。随着2022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逐步削减对德天然气供给量,加上“北溪”天然气管道遭到破坏,德国面临每年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给缺口。
为此,德国政府不得不加速推动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的建设,寻求其他油气来源。
“时代转折点”的“新德国速度”
通过冷却加压,天然气可被转化为方便长途运输的液体状态。但由于德国此前一直通过管道设施直接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境内并没有将液化天然气重新气化的基础设施。
2022年初乌克兰危机升级,促使欧洲国家调整自身战略,德国等国家开始着手摆脱在能源领域对俄罗斯的依赖。德国总理朔尔茨称该国面临“时代转折点”。德国迫切需要在1年内建成用来进口液化天然气的设施,以实现能源供给的快速调整。
2022年12月17日,德国首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码头在北部海滨小镇威廉港正式启用。该码头从筹备到建成总共历时不到10个月,开创了德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先例。
当天的启动仪式在停靠在该港口的“赫格·埃斯佩兰萨号”天然气载运船上举行。朔尔茨在仪式上称赞该项目是“我们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德国速度’”。
上述天然气载运船由德国政府租用,是这座天然气接收码头的核心角色,其可将运载的液化天然气重新气化,并输送到德国的天然气网络以供使用。
未来,德国还计划在卢布明等地建设另外4座类似的天然气接收码头,以确保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中断后能够安稳度过以后的每个冬天。
但即便德国在液化天然气进口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创纪录的进展,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西格弗里德·鲁斯武尔姆还是警告说,德国天然气短缺危机尚未解除,企业、公民依然需要时刻节约能源。
鲁斯武尔姆认为,未来的天气情况以及德国向其他欧洲邻国的天然气出口量也是不可忽视的两大因素。他说,要想长期保持未来每个冬天的天然气储备,德国必须在国际上寻找到愿意提供充足供应的合作伙伴,并持续高速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
绕不过去的环保问题
欧洲目前共有30多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但无一处在德国。德国此前曾有过多座液化天然气码头建设规划,但都陆续搁浅——除了有投资方怀疑是否存在足够的市场需求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环保组织的反对。
德国环境行动组织曾表示,天然气的开发和运输过程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对环境产生危害。
2022年5月,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一项液化天然气加速法案。通过简化环境影响评估等审批程序,为德国政府加快推进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但也正是这种对环境影响评估的豁免,给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巨大争议。
德国环境行动组织目前已经正式对德国刚刚启用的液化天然气进口码头提交正式抗议,要求监管机构将其运营执照有效期从20年缩减为10年。该组织表示,这样的天然气进口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会拖慢德国碳减排进度,并且天然气载运船的清洁会导致大量的氯排放,对周围水体产生污染。
“液化天然气终端的寿命必须被限制在10年内。”德国环境行动组织执行总监萨沙·米勒-克雷纳说。
环保主义者们认为,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能源危机导致德国开始忽视其气候目标,重新回归化石燃料。大量批准液化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德国无法按时完成其碳中和计划。
对此,德国政府的态度是,化石燃料只是“过渡期”的一个选择,新建设的天然气基础设施未来将可以被改造成氢能等非化石能源的接收设施。这些液化天然气设施的运营期限不得超过2043年12月31日,在此日期后其只能被用于氢能等能源的接收。这将确保德国可以在2045年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
“用力过猛”惹争议
就在德国首个液化天然气码头投入使用之际,多家德国媒体却曝光了一份联邦政府文件,引发了研究人士对于过度投资的担忧。
据德国媒体“平台”(Table.Media)报道,一份来自德国联邦经济部的内部文件显示,德国规划中的所有天然气载运船以及内陆天然气接收终端的总承载量,将会超过2021年德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总量。
该文件称,仅规划中的天然气载运船就可以在2024年之前提供每年530亿至6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进口能力,而2021年德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仅为540亿立方米。
另外,规划中的3个内陆天然气进口终端建成后,还将带来数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进口量。
与此同时,德国的天然气需求预计将会在2030年前显着下降。联邦经济部在这份文件中表示,到2030年,德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将会从能源危机前的每年900亿立方米下滑到700亿立方米,到2040年则会下降到200亿立方米。
这意味着,德国政府正在投入数十亿欧元的资金建设未来可能会被闲置的基础设施。这引发了研究人士和非政府组织的担忧。
德国智库“新气候”研究所2022年1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考虑到其气候目标,德国建设液化天然气基础设施以弥补俄罗斯能源供应的计划“并非必要”。报告说,这样的计划规模“过度庞大”,且可能会违反德国为实现《巴黎协定》而做出的国际承诺。
报告提到,建设液化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很大一部分资金都由政府支出,这意味着纳税人承担了相关的成本。如果所有计划中的终端都投入使用,德国的进口能力将比目前的消耗量高出近2/3。即使未来这些终端可以被改造用于进口氢能,它们的规模依然过于庞大,并且可能会破坏德国的能源转型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