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碳汇开启新蓝海

2023-02-18 11:06  来源:中国能源报  浏览:  

海洋碳汇在“双碳”战略中占据关键地位,我国海洋碳汇资源丰富,前景广阔。目前,《海洋碳汇核算方法》行业标准已施行,加快海洋碳中和核算机制与方法学研究,研发制定海洋碳汇标准并开展海洋碳汇交易试点,有利于我国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批准发布的《海洋碳汇核算方法》行业标准(HY/T 0349-2022)(以下简称《核算方法》)正式实施。《核算方法》中明确,将海洋碳汇定义为“红树林、盐沼、海草床、浮游植物、大型藻类、贝类等从空气或海水中吸收并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据了解,我国有着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近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全国海岸带范围内广泛分布着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等“蓝碳生态系统”,碳汇资源十分丰富,海洋碳汇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当前阶段,海洋碳汇作为全新蓝海,其经济价值尚未被广泛了解和认可,海洋碳汇资源亟待推广开发。对此,海洋碳汇发展该怎么做?

多地开展前期工作

“海洋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相比于陆地的几种生态系统碳汇,海洋生态系统固碳量巨大,固碳效率高,碳储存周期长。”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海岸带科学与海洋战略中心主任刘大海表示,这些优势潜力决定了海洋碳汇在国家双碳战略中的关键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已有沿海省市开始着手海洋碳汇发展前期工作。去年12月,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广东省“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指出,支持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开展海洋碳汇交易试点。在刚刚结束的地方两会中,山东、天津等地均提出了海洋碳汇建设提案。

“当前,我国海洋碳汇的基础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在海洋碳汇相关制度建设、理论研究与增汇技术研发、监测调查评估与标准化建设、海洋碳汇核算系统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得到有效推进,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与发展经验。”刘大海表示。

据刘大海介绍,福建、广东、上海、山东、海南等多个沿海省市已经全面开展了海洋生态系统碳汇本底调查工作,并逐步构建了海洋生态系统碳汇本底调查、碳汇监测、储量评估、潜力评估和保护修复增汇成效评估的碳汇核算体系,建立了海洋碳汇资源管理综合平台。“山东省还积极探索了区域碳普惠机制,建设蓝碳交易平台,推动海洋碳汇由资源向资产转化,创新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发展模式和途径,这些现有的先行经验与方案都值得其他沿海省市推广、借鉴和复制。”

有望参与碳市场交易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周勇表示,海洋碳汇要想发挥作用,必须体现出经济价值,如参与碳市场交易,而能够加入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是前提条件。如果不能被国际社会承认,并冲抵相应碳排放,海洋碳汇最终只能算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自愿行为。

据了解,CCER机制是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重要补充。全国碳市场和地方碳市场均允许控排企业使用CCER抵消一定比例的碳配额清缴。CCER自2012年推出以来,被广泛用于地方试点市场的碳配额清缴履约,但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项目不规范、减排备案远大于抵消速度、交易空转过多等问题,从2017年3月起,我国暂停了CCER项目的备案审批。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在CCER机制上一阶段的运行期内,海洋碳汇尚未被纳入其中。一是海洋碳汇方法学体系尚未建立。海洋碳汇机理复杂,难以准确量化评估海洋生物机制和非生物机制的固碳作用、评估管理措施和人为活动对碳汇的影响;二是海洋碳汇项目开发存在一定的技术限制。CCER项目开发涉及项目记入期与规模的选择、项目碳库的选择等微观层面,且项目开发中对技术人员的水平有着较高要求,例如红树林恢复项目中需要造林、抚育、管护等,受海洋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的影响多。”

“目前,《海洋碳汇核算方法》已经正式实施。该标准系统规范了海洋碳汇核算工作的流程、内容、方法及技术等要求,构建了适用于我国海洋碳汇核算的方法学,对推动海洋碳汇的规范化计量有着重要意义。”刘大海表示。

上述业内人士也表示,《核算方法》的实施为海洋碳汇纳入CCER机制创造了一定条件。

获得市场认可

国内多地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本底调查工作,《海洋碳汇核算方法》正式出台,接下来,海洋碳汇发展还需哪些突破?

市场认可度高,海洋碳汇才能走得远。“这需要构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海洋碳汇方法学体系。在《海洋碳汇核算方法》等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细化领域如海洋牧场的方法学。结合市场、技术等发展,更新方法学的计算方式、计算参数等,使之与现实情况相匹配,并考虑适配未来发展需要。”刘大海表示。

在CCER尚未重启的当下,依托碳普惠机制发展海洋碳汇是推动海洋碳汇走向市场、推进全社会低碳行动的重要措施。“碳普惠概念比较宽泛,界定和核算也没有强制性,可以各自发挥特色优势。通过碳普惠实现海洋碳汇的潜在价值,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被认可,推动海洋碳汇的发展,逐渐体现其价值。”周勇表示。

“将海洋碳汇与碳普惠相结合,需要开发形成海洋碳汇碳普惠方法学,明确海洋碳汇碳普惠基准线、额外性以及计算减排量的方法。鼓励相关组织和个人通过海洋碳汇碳普惠方法学,开发海洋碳汇碳普惠项目,结合当地生态资源情况有效增加碳汇量,并通过挂牌点选、竞价交易、协议转让等多种交易方式进行海洋碳汇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上述业内人士建议。

“当前,中国碳市场是全球配额成交量第二大的市场,若能在《海洋碳汇核算方法》的标准基础上,率先开展海洋碳汇交易试点,将有利于把握未来竞争的主动权。”刘大海表示。

延伸阅读:

海洋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在“双碳”目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洋碳汇(蓝碳)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多领域的各种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核算方法和价值实现路径,共同构成了一个多维的复杂系统。为了规范化核算我国海洋碳汇能力和潜力,《海洋碳汇核算方法》行业标准在解决海洋碳汇的量化问题方面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系统规范了海洋碳汇核算工作的流程、内容、方法及技术等要求,构建了适用于我国海洋碳汇核算的方法学体系,确保了海洋碳汇核算工作有标可依,填补了该领域核算方法行业标准的空白,有利于推动我国海洋碳汇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蓝碳第一拍!

蓝碳第一拍!

2月28日14点17分,随着拍卖师落槌定音,全国首单蓝碳拍卖交易成功,浙江省象山县西沪港的2340.1吨碳汇量以每吨106元成交 。
欧洲碳排放交易价格创新高

欧洲碳排放交易价格创新高

据法新社22日报道,欧洲碳价格周三突破每吨100欧元,推高了欧洲企业排放主要温室气体的成本。
河北省推进碳排放综合监管平台与碳资产核证及金融交易平台建设

河北省推进碳排放综合监管平台与碳资产核证及金融交易平台建设

在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政策指引下,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祺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围 绕“区块链+碳监管+碳资产核证+金融服务”合力搭建河北省碳排 放综合监管平台。平台运用大数据、 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 新兴技术,为碳排放监管、碳配额管理、超基准值碳排放核算、 碳资产价值实现、碳普惠推广、气候投融资等领域提供信息化决 策支持。
累计碳减排量240吨 四川天府新区川西林盘碳汇项目成交

累计碳减排量240吨 四川天府新区川西林盘碳汇项目成交

2月17日获悉,日前,四川天府新区首个川西林盘碳汇线上交易在四川环境交易所达成。此次交易采用CDCER(“碳惠天府”机制碳减排量)交易机制,标志着川西林盘作为独立生态碳汇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通过碳汇市场交易机制实现价值补偿,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取得双赢。
千亿自愿碳市场火爆全球,中国拥有庞大供给

千亿自愿碳市场火爆全球,中国拥有庞大供给

随着中国争取尽早重启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以及香港交易所去年10月推出全新的一站式国际自愿碳市场Core Climate,关于自愿碳市场的话题,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