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下乡“气代柴薪”覆盖全省乡镇目标实现
“燃气管道延伸到水南村家家户户,大家都不用再拖着液化燃气瓶到充气站去充气,现在用燃气做饭烧水很方便!”2月21日,三亚市崖州区水南村村民陈家雄回到家,走进厨房拧开燃气管道阀门,打开灶台上的燃气灶,便可烧水煮饭。
近年来,海南省推进燃气下乡“气代柴薪”,通过延伸城区市政燃气管网至近郊村庄,偏远农村地区建设燃气管道或建设瓶组气化站,让农村居民用上环保、安全、便捷的天然气。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计,截至2022年底,海南省累计建设燃气管道1764公里,覆盖918个自然村,入户挂表5.6万户,农村地区燃气普及率98.02%,已实现“气代柴薪”覆盖全省乡镇的目标。
为加快推进燃气下乡“气代柴薪”工作,海南省建立“气代柴薪”工作资金补贴省级与市县共担机制,燃气管道每户最高补贴4000元,全省所有符合建设条件及建设基本原则的自然村(含渔村)、农、林场作业区(不含场部)的农村居民家庭都纳入农村管道燃气补贴范围。同时,海南省明确要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过程中,统筹实施农村管道燃气改造,以此降低燃气企业建设成本。
在定安县富文镇深水村,全村133户村民家的厨房外墙壁上都能看到黄色的燃气管线。深水村是定安县“气代柴薪”的试点村庄,2019年实现全村燃气管道覆盖,现在村民们已经习惯了用燃气灶开火做饭。“用管道燃气很方便,不用自己拿气罐到镇上去充气了,而且管道天然气价格也便宜些,每立方3.8元,一个月也就花费三四十元。”村民叶世照说。
推广燃气下乡“气代柴薪”可切实提高农村地区燃气普及率,可大幅降低木柴在农村居民燃料结构中的占比,进一步优化农村居民燃料结构,保护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据介绍,海南省将继续逐步补足城乡燃气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升城乡居民燃气普及率,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