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京超低能耗建筑:比普通节能建筑再节能超六成

2023-02-24 10:17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  

凛冽的寒冬,即使不开空调和暖气仍能感觉室内温暖舒适;窗外是主干道,在室内办公却听不到车水马龙的喧哗;门窗紧闭,也不会感觉空气质量不佳……记者近日探访北京多处超低能耗建筑,发现节能环保的技术手段,正带给人们更舒适的公共空间。

在朝阳区来广营桥东北角、京承高速旁,有一栋通体被米黄色墙砖和落地玻璃包裹的写字楼,沉稳低调的外表内藏着一颗“绿心”。它就是金茂绿创中心。

步入楼内,记者的第一感受便是安静。虽然紧邻来广营西路、京承高速,窗外车流滚滚,写字楼内却仿佛被一键静音,几乎听不到什么噪音。“这主要得益于建筑的被动式门窗和对建筑气密性的加强处理。”工程师贾宇解释道,被动式门窗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等功能,室内的温度、湿度等指标数值保持相对恒定,能源消耗自然就少了。“事实上,这个房间根本没开空调,不需要消耗能源供热,窗户就已经将冷空气隔绝在外了。”贾宇说,这就是“被动节能”。

“被动为主,主动节能”是该中心作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节能路径。它能够实现主动节能的秘密就藏在建筑屋面。登上楼顶,记者看到总面积近30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系统正在运转,此外,楼顶还有空气源热泵,满足全楼供冷、供热和空气处理需求。

从2019年投入运营,金茂绿创中心收获了员工们的一致好评。贾宇骄傲地说,这栋总建筑面积达13050平方米的写字楼,已经实现了在现行国家及北京市建筑节能标准基础上再节能60%的目标,可以说是“近零排放建筑”。

根据北京市发布的规划,到2025年,本市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将力争达到500万平方米,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近9倍。

实际上,实现这一目标难度不小。“十三五”时期,本市共组织建设超低能耗建筑53万平方米,仅达到了这一目标的九分之一。

记者采访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建筑面积越大、功能要求越复杂的建筑越难实现超低能耗,并且成本较高。“一般情况下,一栋超低能耗建筑得需要20年至30年的时间,才能实现节约的成本覆盖建设成本。”这位业内人士表示,长期来看,随着更多绿色技术普及,成本也会降低,而且发展绿色建筑将产生极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钟宝申代表:乡村振兴 绿色建筑大有可为

钟宝申代表:乡村振兴 绿色建筑大有可为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陕西省绿色建筑竣工面积2929.41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的81.17%。这是该省全面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加快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能效提升,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和建设行业技术创新应用,推动城乡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绩。
全国人大代表、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加快聚氨酯新结构体系在建筑节能领域应用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全国人大代表、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加快聚氨酯新结构体系在建筑节能领域应用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提升建筑节能水平已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面对建筑节能行业保温与安全难以兼顾的难题,建议加快聚氨酯新结构体系在建筑节能领域应用,推动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美的楼宇科技“GREEN FOR ONE”双碳战略重磅发布 共建可持续的智慧空间

美的楼宇科技“GREEN FOR ONE”双碳战略重磅发布 共建可持续的智慧空间

美的楼宇科技持续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聚焦低碳业务,在“共建可持续的智慧空间”的使命驱动下,持续布局楼宇生态,作为一名开放生态平台的创造者促进跨界融合与创新,引领行业向智慧建筑的方向迈进。
洗浴热水“废热”回收助力建筑节能

洗浴热水“废热”回收助力建筑节能

多人可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家里每天排放的洗浴热水,除可以回收作为中水循环使用之外,还有大量“废热”可以回收再利用,而这部分能源总量相当可观。近日,住建部2022年科学技术项目“洗浴废热低碳集中供热水技术及应用研究”正式启动,意在研究通过洗浴废热替代化石能源制热水,降低建筑运行能耗。
全国首创!该地推出公共建筑“零碳指数”

全国首创!该地推出公共建筑“零碳指数”

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新命题,就建筑领域而言,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绿色和低碳。一项数据显示,建筑行业全过程的碳排放已占到我国碳排放总量的50%以上,针对建筑领域的碳减排工作迫在眉睫。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