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数据:全球已有逾千个大型甲烷排放点,或触发气候临界点

2023-03-08 13:50  来源:澎湃新闻  浏览:  

化石燃料行业生产正在造成大量的甲烷气体泄漏和排放,与气候变暖形成恶性循环。但专家表示,甲烷减排的措施是低廉而高效的。尽快遏制该行业的甲烷排放,是应对气候危机的黄金机会。

据英国《卫报》报道,科学家们通过全球卫星数据测量发现,2022年,全球有超1000个石油和天然气设施的“大型排放点”,将巨量甲烷排放至大气中。另外全球有55个化石燃料开采地被称为“甲烷炸弹”——它们在未来的燃料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甲烷将会相当于美国30年来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报道称,美国、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三个国家超标排放甲烷的化石燃料设施数量最多。最严重的一次甲烷泄露事件,发生在去年8月土库曼斯坦里海海岸附近的一条主要管道,每小时的甲烷排放量达到427吨,单次泄漏相当于6700万辆正在行驶的汽车的排放量,或法国每小时的全国排放量。

数据显示,甲烷排放导致了今天全球升温的25%,且这个数据从2007年以来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伊萨克森博士(Lena Höglund-Isaksson)表示,甲烷排放量的迅速增长将会威胁到全球控升温维持在1.5摄氏度以下的目标,甚至有可能触发不可逆转的“气候临界点”。

甲烷是六种全球主要温室气体之一。上世纪全球气温显著上升,其中三分之一是由人为的甲烷排放引起。研究数据表明,大约40%的人为甲烷排放来源于化石燃料的勘探、生产、运输和过程中的泄漏,并且这一部分的排放量从2000年至2019年增长了近50%。国际能源机构去年表示,化石燃料行业的甲烷排放量比政府实际申报的要高出70%。另有40%来自农业, 20%来自腐烂的垃圾场。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微生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甲烷增多,会进一步加剧气温上升,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甲烷能够造成更强的温室效应,但是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更短。因此,报道指出,迅速采取行动减少甲烷排放,是应对气候危机的黄金机会。联合国表示,到2030年将甲烷排放减少45%,可以避免全球气温上升0.3摄氏度。减少甲烷导致的空气污染也可以防止约600万人过早死亡,以及5.8亿吨的作物损失。

一项研究表明,只要普遍更换破损的零部件,化石燃料产业的甲烷泄漏就可以减少50%,且多出的天然气收益完全可以抵消该成本。相比之下,从其他源头减少甲烷排放的代价要大得多。

国际能源机构的负责人比罗尔(Fatih Birol)称:“甲烷的排放量仍然很高。此外,减少甲烷排放也是目前遏制全球变暖最低廉的方式之一,因此甲烷减排势在必行。”2021年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宣布了一项全球甲烷承诺,即到2030年,将人为甲烷排放量减少30%。支持该承诺的国家数量现已达到150个。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零碳排放!我国首款双源智能重卡成功下线

零碳排放!我国首款双源智能重卡成功下线

3月14日,由中国中车研发的我国首款双源智能重卡在山西大同成功下线,这是我国重卡汽车在公路及矿山系统实现电气化运输的示范项目。这项技术在填补国内技术领域空白的同时,将牵引公路和矿山运输加速驶入“绿色高地”,为系统解决全球公路节能降碳运输技术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碳成本激增或将危及油气行业?壳牌警告!

碳成本激增或将危及油气行业?壳牌警告!

近日壳牌表示,由于净零政策不一致、法规不断变更,未来十年碳成本将飞速上涨,出现“重大不确定性”
国网上海电力两项案例入选首批上海市能源双碳领域数字化示范应用场景名单

国网上海电力两项案例入选首批上海市能源双碳领域数字化示范应用场景名单

3月10日获悉,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于日前发布首批上海市能源双碳领域数字化示范应用场景名单,共有20个示范应用场景入选
美能源部长:应对气候变化方面 美国应向中国学习

美能源部长:应对气候变化方面 美国应向中国学习

据福克斯新闻网报道,美国能源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姆3月10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可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学习中国当前的举措”
中国式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的大跃进+强势煤电

中国式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的大跃进+强势煤电

中国在推广清洁能源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提振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遏制温室气体污染的愿景。但是,中国同时大量新增燃煤发电许可证又对中国的气候目标构成了重大挑战,被视为“全球燃煤发电厂发展持续下降的明显例外”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