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氢”替代“灰氢”的趋势分析
2023-03-13 08:50 来源:嘿嘿能源heypower 浏览:
1.全球纯氢产量达 7000 万吨,中国为第一大制氢国。
根据国际能源署,2021 年全球氢气总产量(含合成气)约 9400 万吨,同比增长 5.5%,占全球终端能源比重约 2.5%,其中每年纯氢制备产量约为 7000 万吨。伴随世界各国减排承诺方案的推进,预计 2030年全球氢气产量有望突破 1.5 亿吨。自 2020 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加速,氢能产量由 2017 年的 1915 万吨增长至 2021 年的 3300 万吨,5 年 CAGR 达14.6%,2021 年 32%的同比增速更是创下新高。
2.灰氢为当前主流制氢方式,无碳排放的绿氢将逐步取代灰氢。
氢制取来源包括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气制氢、电解水制氢、其他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方式,根据制氢工艺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同,可划分为灰氢、蓝氢和灰氢三种路径,其中灰氢指通过化石燃料燃烧/工业副产转化而来的氢能,生产过程中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无法实现零碳生产,因技术成熟且成本较低,成为当前主流制氢方式,占当前全球氢气产量的 95%;蓝氢是在灰氢的基础上利用碳捕捉封存技术(CCUS)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实现低碳制氢,作为过渡性的技术手段;绿氢则是通过光伏发电、风电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或生物质等其他环保方式制氢,在制备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零碳氢气”,目前受制于技术门槛和较高成本,尚未实现大规模应用。
目前化石能源是全球氢气生产的主要来源,电解水制氢占比仅 0.04%。从产量结构来看,2021 年全球 9400万氢气产量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制氢,占比高达 81%,其中煤制氢占全球产量的 19%;天然气制氢全球占比高达 62%,低碳排放制氢占比仅 0.7%,其中电解水制氢产量仅 3.5 万吨,占比 0.04%。从我国制氢结构来看,由于我国天然气紧缺依赖进口,煤炭资源丰富,我国氢能生产来源主要以煤炭为主,2020 年我国煤制氢占比高达 62%,天然气制氢占比 19%,工业副产氢占比 18%,电解水制氢占比达 1%。
相较灰氢,绿氢在碳排放、储能、制氢纯度和生态循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1)绿氢具备“零碳排”的制备优势,减碳空间极大。煤制氢路线下每生产 1 吨氢气平均需要消耗煤炭约 6-8 吨,排放 15-20 吨左右的二氧化碳,此外还会产生大量高盐废水及工业废渣。天然气制氢路线下每吨氢气的生成将排放 9-11 吨二氧化碳。根据 IEA,2021 年全球 9400 万吨氢气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 9000 万吨,低碳排制氢产量不足100 万吨。灰氢减碳空间极大,而绿氢在制备过程中几乎不排放温室气体,每生产 1 吨氢气碳排量仅 0.03 吨,在双碳目标要求下灰氢势必被更清洁的绿氢所取代。
2)绿氢储能具有规模大、时间长、储存与转化形式多样等优势,可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近年来新能源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力输送和综合消纳等困难凸显,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季节性、反调峰特性及不可预测性导致部分电能品质较差,叠加储能技术有限,“弃风弃光”问题快速增长。而用新能源发电制氢,有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助力消纳新能源“弃风弃光”问题。绿氢作为储能的方式,或将绿氢转为绿氨、绿醇,具备以下优势:①储能规模大且时间长:电化学储能的容量是兆瓦级(MW),储能时间是 1 天以内;抽水蓄能容量是吉瓦级(GW),储能时间是 1 周-1 个月;而氢能储能的容量是太瓦级(TW),时间可以达到 1 年以上;②可跨长距离储能:氢储能可以做到跨区域长距离储能;③能量转化形式多样化:从能量转换上看,氢能不仅可转换为电能,还可以转换为热能、化学能多种形式的能源。
3)绿氢制氢纯度高。不同制氢方式所得的氢气纯度不同,采用电解水绿氢方式制氢,氢气纯度最高,其中 PEM 水电解制氢初产物氢含量便高达 99%,提纯后纯度进一步提升至 99.999%,具有明显优异性,适用于对氢气纯度、杂质含量要求苛刻的冶金、陶瓷、电子、航天航空等行业。
根据主要国际能源组织的预测,到 2050 年全球的绿氢产量将远远高于蓝氢。IEA 预测 2030 年电解水制氢及生物质制氢等绿氢产量占比将达 34%,2050 年全球绿氢产量将达 3.23 亿吨,较蓝氢产量高 58%。至 2060 年,几乎全部的氢气需求都将由低排放技术满足,其中近 80%是电解水制氢,届时电解水制氢将成为具有成本竞争力的制氢工艺,耦合 CCUS 的化石能源制氢产量则将满足 16%的氢气需求。而彭博新能源财经则预测 2050 年全球氢能产量将达到 8 亿吨,且全为绿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近日,由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主办的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北京揭晓。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与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全新原理实现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成功入选。
由Ørsted牵头的Power-to-X丹麦绿色燃料项目“Green Fuels for Denmark”已获得丹麦商业管理局提供的6亿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5.97亿元)资助
氢乌托邦国际(HUI)和Powerhouse Energy Group(PHE)已将其计划的爱尔兰废塑料制氢项目从Tippery搬迁到Longford
挪威著名咨询公司挪威船级社(DNV)周四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北海有潜力成为海上风能和连接西北欧国家的氢气管道网络的大规模海上制氢基地
3月20日,荷兰政府透露计划在2031年前建立大规模海上氢气生产,利用瓦登群岛风能区北部的风电场,建立约500兆瓦的电解能力,并计划在2031年左右投入使用。政府正在进行一个较小的试点项目,其容量为50-100MW的电解槽,为500MW的项目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