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涨的碳价让碳捕捉技术在欧盟已初步具备经济性。
近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透露,欧盟乃至全球范围内首个跨境碳捕捉与封存项目已经投运。据了解,该项目名为“绿沙”,计划将比利时捕捉的二氧化碳运输至丹麦北海区域,注入地下永久封存。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欧盟正寄希望于突破碳捕捉这一新兴低碳技术。
跨境碳捕捉项目建成
“绿沙”碳捕捉与封存项目在去年12月获得丹麦能源署批准,是丹麦首个获得批准的向地下注入二氧化碳的降碳项目。按照规划,二氧化碳最终会注入北海海床一英里以下,高压条件下实现永久封存。
今年3月,该项目获得欧盟委员会支持,成为欧盟首个实现跨国境运输的碳捕捉与封存项目。
据冯德莱恩介绍,在比利时捕获的二氧化碳将通过海船运抵丹麦,随后注入项目所在地。若项目进展顺利,德国也将加入该项目,推动德国本土工业脱碳。2030年前,“绿沙”项目预计每年可永久封存800万吨二氧化碳,这约等于丹麦全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0%。
在业内人士看来,“绿沙”项目的启动为欧盟国家推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走向工业化应用“打了样”。欧洲环保组织“清洁空气任务组”欧盟事务主管阿莱西娅·维罗内指出,该项目的启动巩固了丹麦在推进碳捕捉与封存方面取得的进展,对于欧盟协调解决工业领域脱碳起到关键作用。
不仅如此,冯德莱恩进一步表示,按照欧盟既定的2050年气候中和目标,欧盟需要在2050年前每年储存约3亿吨二氧化碳,而当前欧盟碳捕捉能力离这一目标相去甚远。“为推动脱碳项目工业化发展,欧盟已经投资28亿欧元,随后将启用规模达30亿欧元的‘创新基金’,进一步推动脱碳技术突破。另外,今年内,欧盟还将推出全局性碳捕捉封存与利用相关战略。”
新兴领域成投资竞争重点
项目快速投产、资金大量涌入,碳捕捉与封存技术为何备受欧盟青睐?在业界看来,这是欧洲国家对高涨的碳排放成本做出的反应。
今年2月,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突破每吨100欧元,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不仅如此,困扰欧盟国家一年有余的能源危机已经推高了用能成本。多家欧洲企业高管警告称,用能成本和碳成本的同时上涨让企业加速“逃离”欧洲。德国工业巨头巴斯夫已经在近期明确表示,将永久性减少在欧运营业务。
为此,碳捕捉与封存项目的加速启动、降碳技术的快速规模化被视为提高欧洲投资吸引力的一大“法宝”。冯德莱恩指出,“绿沙”项目是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工业化应用的体现,更展现了欧盟“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竞争力”。
欧洲能源公司英力士能源董事长布莱恩·吉尔瓦里表示,美国已经推出《通胀削减法案》,很有可能吸引大量投资,推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工业化应用,要与之竞争欧洲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德国油气公司Wintershall Dea首席执行官马里奥·梅伦也指出,对于化工厂来说,美国能源价格更加便宜,要留住企业在欧洲投资,欧洲显然需要加速发展。
据业界估算,从大气中每捕获一吨二氧化碳所需的成本大约在100欧元到600欧元之间,这意味着,高涨的碳价实际上让碳捕捉技术在欧盟已初步具备经济性。
亟需搬走项目绊脚石
据市场研究机构彭博新能源财经估算,欧洲北海地区作为老牌油气生产区,有巨大的二氧化碳储存潜力,总计碳封存规模可达2000亿吨,是去年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0倍。不过,虽然可开发潜力巨大,但从实施情况上看,欧洲碳捕捉与封存规模实际上远不及所需。
丹麦气候、能源和公用事业部长拉尔斯·阿加德在发言中表示,全球要达到既定的气候目标,碳捕捉与封存的应用必不可少。而据布莱恩·吉尔瓦里透露,截至今年3月,欧洲总计有16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碳捕捉与封存项目,这一数字远不及所需规模的1/5。
行业研究机构伍德麦肯兹高级研究分析师露西·金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尽管碳捕捉及封存产业链保持增长势头,但要达成2050年既定的气候目标,全球碳捕捉与封存项目产能规模还需要至少增长7倍。
“当前碳捕捉、封存乃至利用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法规。”露西·金说,“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碳捕捉、封存和利用市场规模增速超出了政府预期,各国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应战略、政策和法规来支持其发展。”
在Wintershall Dea公司高管雨果·迪克格拉夫看来,要实现既定目标,欧盟亟需建立一条连接碳排放企业的价值链,通过管道运输和海运船只,将捕获的二氧化碳输送到多个储存地点,并建立起灵活的二氧化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