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发达国家碳排放量或被严重低估

2023-03-22 08:38  来源:参考消息网  浏览:  

据《日本经济新闻》3月20日报道,对于发达国家在全球变暖对策方面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数据,有不同意见出现。私营部门分析人造卫星等收集的数据后发现,例如,在美国,生产和运输化石燃料时产生的排放量比一直以来的估算值高得多,数据之间的差额超过了德国的总排放量。20日将发布气候变化报告的联合国等公共机构,可能在参考新方法的同时,重新审视排放量的估算方法。

发达国家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每年估算并向联合国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吸收量。大多数基础数据是政府统计数据,例如能源生产和消费量,以及产品和服务总量等。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基于这些数据发布全球变暖对策的指导方针。

最近,由于利用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科学特性(例如吸收特定波长电磁波的能力)的技术取得了进步,私营部门正在尝试实际测量排放量。

国际非政府组织联盟“气候追踪”组织于2020年成立,旨在持续监测全球几乎所有的人为排放。除谷歌等科技企业外,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也与该组织合作。

“气候追踪”组织根据300多颗卫星接收的太阳光反射光,以及来自地表附近3万个传感器的数据等,独立计算排放量。2021年,该组织开始公布石油设施、钢铁厂、船舶、农场等的排放量,最近扩大了涵盖范围,包括全球超过700万个主要设施。

该组织按这种重视实测的方法推算出的排放量,与各国报告的化石燃料生产、提炼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排放量存在差异。美国向联合国报告称,2020年该领域排放量相当于3.7亿吨二氧化碳。而“气候追踪”组织推算的数据为11.8亿吨,是美国报告数据的3倍多。两个数据的差额大于德国的总排放量(6.4亿吨)。

被忽视的排放可能包括在油田等地燃烧无用气体以及从石油中挥发的气体成分等。天然气在管道运输过程中也会发生泄漏。各国政府并未准确捕捉这些排放量。“气候追踪”组织的分析数据和澳大利亚报告数据相差2.5倍。

如果在不考虑森林吸收的情况下估算整个国家的排放量,则据“气候追踪”组织分析,美国2020年排放量约为62亿吨,超过了美国向联合国报告的数据(约60亿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发言人对日本经济新闻社表示,各国向联合国报告的数据与民间测算数据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数据收集和计算方法不同。“为了提高计算准确性,联合国秘书处有很多事要做。”

科研人员将排放数据“可视化”的动向不仅影响各国政策,也会对企业产生影响。人们可以比较各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排进展较快的企业将有机会获得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投资。减排进展缓慢且报告数据不实的企业可能会被投资者和消费者抛弃。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大塚直表示:“如果各国排放量报告存在较大误差或漏报,会影响全球变暖应对措施。各国应认真了解独立团体的检验结果,努力改进估算方法。”

想要实现气候变化相关国际框架《巴黎协定》提出的目标,有必要到本世纪中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如果不能准确把握排放量,就无法绘制实现目标的路线图。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美专家:日方公布的核污染水数据不透明

美专家:日方公布的核污染水数据不透明

近日,日本政府执意强行推进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在国际社会上引发强烈批评。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肯·布塞勒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曾多次前往日本,研究福岛核事故对海水造成的影响
俄专家:福岛核电站排入太平洋的水可以到达美国

俄专家:福岛核电站排入太平洋的水可以到达美国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地理系海洋学教研室高级讲师谢尔盖·穆哈梅托夫向卫星通讯社表示,如果日本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积累的“低放射性污染水”向太平洋排放,其大部分将首先到达阿拉斯加,然后将到达加拿大和美国的西海岸
日本广岛法院驳回居民要求伊方核电站3号机组停运的诉求

日本广岛法院驳回居民要求伊方核电站3号机组停运的诉求

针对居住在日本伊方核电站3号机组周边的广岛县及爱媛县共7名居民提出的要求该机组停止运营的诉求,广岛高等法院当天作出裁决,维持广岛地方法院2021年的决定,驳回原告方的诉求
日本高滨核电站4号机组将于25日重启运营

日本高滨核电站4号机组将于25日重启运营

曾于今年1月发生反应堆自动停止事故的福井县高滨核电站4号机组将于本月25日重启运营
Maxell或将成全球首家量产大容量固态电池厂商

Maxell或将成全球首家量产大容量固态电池厂商

Maxell将成为全球第一家量产产业机械用大容量全固态电池的厂商,将在今年夏天开始生产使用于工厂机器人的大容量全固态电池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