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能源新版图》讲述了目前新的世界能源版图,重点讲述了美国、俄罗斯、中国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能源版图,还探讨了新能源发展前景以及国家间既相互对抗又相互合作的新常态,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杰作。本期邀请国网能源院苗中泉、张富强、刘龙珠等同志分享对本书的阅读心得。
全球能源新版图的重组逻辑
苗中泉1、张富强2、刘龙珠3
1.国网能源院能源互联网研究所
2.国网能源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
3.国网能源院科研发展部部
丹尼尔·耶金《能源新版图》一书已在国内能源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毫无疑问,当前不断深入的能源大重组,势必创生出新的全球能源版图。研究者大可基于技术乐观或悲观主义立场,畅想未来能源的地理投射,绘制基于不同发展前景的全球能源地图。但是,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如果说在2021年之前还有人对全球能源大重组这一命题表示怀疑的话,2022年围绕俄乌冲突而骤然激化的、以全球油气贸易版图加速重构为直观表现的国际能源地缘政治大博弈,则如奔突之地火一朝冲破岩层,向全世界展示出难以遏抑的喷涌动能。自冷战结束之后,甚至追溯至20世纪七十年代第一次全球性石油危机之前,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再也没有比现在更加深刻的全球能源大变动了。这种变动,既体现在能源供需关系之间的重新组合,也体现在能源各个子领域之间的结构性替代,还映射于以能源为基础的其他关键产业如汽车、建筑、制造业等领域的全面重塑,以及全球能源地缘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调整。倘若无视甚或脱离全球能源发展的历史基础和基本事实,恐怕绘制出来的能源版图终究只能是一种富含“科幻色彩”的艺术作品。作为世界能源、国际政治和经济等领域比较有影响的专家,丹尼尔·耶金关于国际油气博弈、能源安全、能源转型有不少著述和深刻的思考。他获得的美国“能源和增进国际理解终身成就奖”也是实至名归。2020年英文版由企鹅出版社首印,而后2022年由石油工业出版社推出的中译本《能源新版图》,是耶金自《能源重塑世界》这一在业界综合影响力很强的专著出版十年之后的又一力作。总体看来,他试图要表达的,似乎远超出这本书所已经表达的。在能源版图大变局的前夜,他显然怀有某种不安。
首先,大重组的关键是美国的页岩油气革命。肇始于上世纪最后一个十年,并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获得巨大成功的页岩油气技术,从根本上重塑了美国的油气赋存。基于此,在联邦政府修正相关监管法规后,美国从全球最大的油气进口国,一举转变为主要的油气出口国。与之相关,是本世纪逐渐形成并加速扩展的全球LNG贸易体系。液化天然气相关技术的成熟与商业经济性的提升,使得本地天然气的输送超越了陆上管道的限制,而得以投射全球。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加不断改善的商业成本优势,推动美国成为“能源超级大国”,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一道,共同决定当代世界油气市场走势。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能源市场走势由欧佩克和国际能源署成员国之间博弈决定的事实。
其次,大重组的重要推力来自俄罗斯和中东等传统产油国的内部变化。俄罗斯在普京强力统治下,加速推进油气资源的国有化,并将其视为国家建设和重塑世界影响力的战略工具和关键筹码。与俄罗斯相对明显且稳定的能源政治化趋势不同,中东作为另一个主要的油气供应地,则因宗教冲突、极端势力、世俗权益、外部干涉、恐怖主义等问题相互交织,而深陷剪不断理还乱的地缘纷争。其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力亦呈趋势性下降态势。伊朗、伊拉克、利比亚等曾经举足轻重的油气出口大国,目前已显得无关紧要。中东主要产油国之间曾有过的协商一致,也在各自不同的国内发展考量下趋于瓦解。以沙特为代表的产油国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国家转型方案,大力发展非油气类产业。但却建立在一种颇为吊诡的逻辑上:油气所带来的获益,是摆脱油气的前提。
再次,中国作为主要能源消费国深刻改变了世界能源需求版图。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大规模进口国际原油,至今已成为最大的油气进口国。为满足能源需求,中国一方面稳妥处理南海争端,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另一方面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此框架下强化国际能源合作,积极投资巴基斯坦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能源电力产业。与此同时,中国与美国之间在南海问题、高技术产业竞争等方面总体上保持了“斗而不破”的关系,但随着竞争的加剧,两国也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
最后,以汽车为代表的交通领域加速推进的电气化、智慧化、共享化发展趋势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汽车产业重塑,和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的能源转型与绿色新政,正在从底层逻辑上重塑世界能源供需结构。技术创新和经济成本是制约转型的两大基本要素。支持世界经济发展的能源体系规模、对发展可再生能源所需矿物资源的需求、转型失控导致的混乱和冲突等,都是转型中不可规避的障碍。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转型目标的认知差异,转型所产生的巨大成本及由谁承担的问题,业已成为国家间博弈的核心。转型将充满不确定性,并可能催生新的国家间冲突。展望未来几十年,世界能源供应将会成为一个混合而成的多能源体,其中多种能源存在相互竞争,石油作为一种全球性商品仍将保持突出优势地位,并仍是影响国家战略和国家间竞争的中心要素。
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一鼓作气读完可也。但如果要讲一些遗憾的话,仅就“能源新版图”这一标题而言,本书似乎至少还可补充欧日韩的能源转型和印度越发膨胀的能源需求,此二者在未来二三十年中对国际能源格局的影响,恐怕不亚于现在的中国。另外,各种能源子品种之间的相互替代固然重要,但同样不能忽视、甚或更为重要的,是现代经济社会能源利用效率的大幅提升,“能效是最大的转型”。在能源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未来能源消费总量或许有望不再呈现为几何级的激增,而总的功用却足以满足更为丰富和多元化的需求。那样一种未来能源图景,毋庸置疑,远较单纯强调能源结构与能源地理拼图更为科学、更具可持续性。
专家介绍
苗中泉,国网能源院能源互联网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地缘政治经济、国际能源治理、能源电力改革、电量数据经济政策价值挖掘等研究工作。近年来负责和参与“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我国油气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修昔底德陷阱研究》、国家能源局委托课题《重大突发地缘政治事件对我国能源安全影响研究》《东北亚能源合作》以及多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战略课题。公开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多篇。
张富强,国网能源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主任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规划、生产模拟和新能源消纳等研究工作。
刘龙珠,国网能源院科研发展部职员。主要从事企业战略规划、对标管理等研究工作,以及智库建设、国内外交流合作等管理实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