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在农村调研发现,提及改造水厕,不少村民都竖起了大拇指,认为旱厕改造成水厕是农村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多数人从当初的“要我改”变成现在的“我要改”,整村推进的改造率已达到80%以上。可以说,旱厕改造水厕真正成了一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
但是,笔者也发现,现在不少农村由于地下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收集成为一个难题。一方面,因为缺乏污水管网,没有集中收集处理措施,很多农户在改造成水厕时,常常在各自院场里建造化粪池,由于没有采取防渗措施,存在地下水污染隐患。另一方面,由于化粪池的粪污没有进行充分发酵处理,直接还田还会损害庄稼,往往被偷偷倒掉。随着农村旱厕改造越来越多,化粪池的粪污问题很可能对土壤及地表水形成二次污染。
改善人居环境,旱厕改造是一件大事,把好事办好还需要打通各个环节,解决好后期粪污的处理问题,才能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
当前,不少地方已经关注到水厕化粪池带来的污染问题,一些地方根据地势在几个村之间建立起三格式粪污处理设施,把从农户化粪池抽来的粪污集中在三格式处理设施中进行发酵腐熟,无害化处理后就近还田。这种方式在过渡期可以把危害降低,也可以变废为宝,但从长远看只是权宜之计,只有完善管网配套建设,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才是根本之策。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引导农民厕所入户,持续开展村庄清洁活动,巩固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可以看出,农村户厕改造仍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笔者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户厕改造问题须关注后续环节,逐渐完善配套设施,别让水厕成为新的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