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管齐下” 探秘海南从“污”到“靓”的终极密码

2023-04-25 11:07  来源:人民网  浏览:  

“六水共治”,治污先行。城市污水治理,直接关系到万千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生活品质。

近年来,海南明确提出以提升水质为核心,狠抓黑臭水体治理,城市扩容提效、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开展全域综合治水。

今天,一起走近海口鸭尾溪、美舍河和丁村污水处理厂,解析海南城市污水治理的终极“密码”。

鸭尾溪由“污”变“靓”。人民网 孟凡盛摄

“四管齐下”后,鸭尾溪由“污”变“靓”

行走在海口海甸岛鸭尾溪湿地公园的亲水栈道,映入眼帘的是碧波荡漾、绿树成荫和掩映在花草间的清新与惬意。

然而,在2016年以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水面漂浮着大量的垃圾,河里都是黑色的淤泥,臭气熏天。”家住海甸二东路的黄先生回忆起之前的画面,仍是摇头。

视觉上的“污”,嗅觉上的“臭”,几乎让人们忘记了这条河原本的名字——鸭尾溪,取而代之的则是“垃圾河”“臭水沟”。

2016年,鸭尾溪被作为全国典型的城市黑臭水体被媒体曝光。此后,海口痛下决心,开始了河道整治工作。

先找“病因”。海口受限于历史“欠账”,部分城区逐步出现了污染负荷超越生态承载力,市政设施底子薄基础差,雨污合流、管网老旧、破损严重、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都是治理城市污水要面对的难题。

对此,2016年9月,海口市政府采用“PPP+EPC+监管”模式实施鸭尾溪水环境治理项目,葛洲坝项目公司通过摸排周边管网现状,深入调查黑臭成因,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治理方案,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补水活水、生态修复”四个方面技术路径实施鸭尾溪整治工作。

“截污纳管”成为治污一大亮点。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鸭尾溪前期共整改污染源27个,敷设截污管道1144米,新建总处理量1.11万m3/d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2座,总处理量6700m3/d净水站2座,截污闸门7个,清理河道底泥16.7万m3,新增曝气机83台,铺设生物毯16600m3,改造驳岸断面1100m。

一整套“组合拳”下来,鸭尾溪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但河道仍存在生态系统相对单一、缺少亲水及公共游憩空间等问题。

2019年4月,针对河道仍存在生态系统相对单一、缺少亲水及公共游憩空间等问题,鸭尾溪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工程正式动工。鸭尾溪湿地生态公园引入慢行系统,采用架空的模式构建栈道,丰富滨水体验,激活滨水空间,丰富市民滨水体验。此外一点,建设复式多变河道断面空间,改善边坡不稳定现状。改善水动力,增加枯水期和低潮位的水流流速,减少河床淤积;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生物栖息地。构建蜿蜒曲折的岸线和生物树岛增加湿周面积,塑造丰富多样水生生物生境。

由“污”变“靓”的鸭尾溪,成为海南城市污水治理的生动注脚。

“还水于民”后,美舍河沿岸更热闹

最近,海口的“母亲河”美舍河又有了新荣誉——入选全国第二届“最美家乡河”。

说她是海口的“母亲河”是有原因的。这条全长约16公里的河流,流经海口市龙华、琼山、美兰三个区,途经493个居民小区,16个城中村,惠及总人口30多万人。

然而长期以来,她也面临着鸭尾溪同样的问题。

在美舍河整治工作中,工作人员查找并截留的排污口就有125个。某种程度上说,当时的美舍河水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各种“污水”。尤其到了夏天,刺鼻的气味让沿岸的居民口不堪言,靠近美舍河的所有窗户,几乎都是关闭的。

2017年底,海口美舍河完成截污纳管、河道清淤、水生态修复、示范段景观提升、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及提升泵站、凤翔公园湿地等主体建设内容,美舍河又开始变美了。

“经过城市污水整治之后,美丽的风景又回来了。平时这里也能看到水鸟,我周末也会选择在这里运动。晚上这里载歌载舞,一切都很美好,我为拥有这样一条河流而自豪。”从小生活在美舍河边的市民陈先生说。

美舍河的治理,还有另一大亮点:激活滨水空间,还水于民。

“改造的过程中,新增市民活动广场22个、面积11911平方米,在河流沿线建设9.8公里的特色慢行道和6.6公里的亲水栈道,种植红树林2.8万平方米。”据介绍,美舍河凤翔公园,已成为海口市最靓丽的风景线。2017年8月美舍河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海口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作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环境变美,美舍河治理还水于民的理念,也让沿河地区的商业价值和周边土地的增值空间得到极大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美舍河的治理中得到充分体现。 2018年美舍河荣登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光荣榜,同时被评选为黑臭河流生态治理十大案例。2019年6月,海口荣获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2018年12月和2019年6月,美舍河水体治理工作两次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2023年,美舍河被评为国家水利部第二届“最美家乡河”。

重现美丽的“最美家乡河”美舍河,也用自己宽广的胸襟,滋润着椰城海口。

“污水入管”后,城市环境更清爽

如果不是现场标志和工作人员介绍,很难把面前花园般的景象和“污水处理厂”结合在一起。

这里是位于海口市龙华区城西镇迎宾大道17号美舍河畔海口市丁村污水处理厂(一期),这也是海南建设的首个地埋式污水处理厂。

“我们的污水处理设施都在地下,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国际领先的生物除臭技术,臭气集中收集处理后稳定达标进行排放,彻底解决了污水处理设施固有的环境邻避效应臭气、噪音污染等问题。”中国水环境集团海口丁村污水处理厂相关负责人表示,水厂依托地下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先进的多级AO生物处理工艺,尾水经过紫外消毒后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IV类标准,一部分用于中水回用代替自来水作为城市市政洒水,道路清洁等用途,一部分作为稳定水源对凤翔湿地公园和美舍河进行就地生态补水,实现水资源的二次利用。

同时,地面建设为美丽的市政公园,免费对外开放,给周边居民提供一个休闲,锻炼的绝佳去处,极大的改善了项目服务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了周边居民的幸福满意度,取得了既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丁村下沉式再生水厂,只是近年来海口新建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之一。

如果说美舍河与鸭尾溪通过污水截留综合治理是“治标”,那么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污水处理和收集能力,则是“治本”。

由于历史“欠账”,长期以来,海口的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与日益增长的城市规模无法匹配,再加上管网“雨污不分”,生活污水直排河湖,成为海口城市黑臭水体产生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海口为了从根源上治理黑臭水体,不断加大投入,兴建多个污水处理厂。目前,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基本补齐短板,同时,海口正在抓紧推进排水管网雨污分流项目建设,完善排水基础设施为水环境治理提供设施保障,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城市病”问题。

在海口,类似丁村污水处理厂下沉式再生水厂这样新建的污水处理机构还有好几家,这些采用新技术和新理念建设的污水处理厂不断提升污水处理的能力,让海口不再为城市污水“发愁”,也让整个城市变得更加清爽。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还水于民、技术创新,这些,或许就是海南城市污水治理的终极“密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四管齐下” 探秘海南从“污”到“靓”的终极密码

“四管齐下” 探秘海南从“污”到“靓”的终极密码

近年来,海南明确提出以提升水质为核心,狠抓黑臭水体治理,城市扩容提效、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开展全域综合治水。
美国加州洛杉矶县近95万升污水泄漏 当地海滩被迫关闭

美国加州洛杉矶县近95万升污水泄漏 当地海滩被迫关闭

美国加州洛杉矶县于20日发生一起污水泄漏事件。近95万升(25万加仑)污水由该县唐尼市流向长滩市并进入洛杉矶河,长滩市已宣布暂时关闭所有开放的公共海滩
把好入河“闸门” 重庆市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到80%

把好入河“闸门” 重庆市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到80%

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境内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有4012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否有效、日常监督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关系长江水质,进而关系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
慎防农村水厕变成新的污染源

慎防农村水厕变成新的污染源

日前,笔者在农村调研发现,提及改造水厕,不少村民都竖起了大拇指,认为旱厕改造成水厕是农村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多数人从当初的“要我改”变成现在的“我要改”,整村推进的改造率已达到80%以上。可以说,旱厕改造水厕真正成了一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统筹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统筹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鼓励再生水利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决策部署,2021年1月,发展改革委会同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等重点工程,要求选择缺水地区积极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