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新型离子膜 有望大幅提升新能源储能装备性能

2023-04-28 10:21  来源:新华社  浏览:  

离子膜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能量转换与储存等方面拥有广阔应用前景。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类新型离子膜,首次实现膜内近似无摩擦的离子传导,有望大幅提升液流电池等储能装备的效率。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该研究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教授、杨正金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完成,相关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离子膜是液流电池、燃料电池等电化学器件或装备的关键部件,它既要阻隔正负极间活性物质,防止短路,又要保证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高效通过,减少损耗,而传统离子膜普遍存在传导性、选择性相互制约的难题。

“就像用筛子筛沙,最好的筛子是既能阻隔粗沙(选择性),又能使细沙快速通过(传导性)。但是,筛孔小的,细沙流得也慢;筛孔大的,粗沙细沙都能过去。”徐铜文说,离子膜的研究重点,就是在膜内构筑仅允许“细沙”快速通过的高效通道。

此项研究中,团队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具有贯通亚纳米离子通道的微孔框架离子膜材料,同时在通道中进行了化学修饰,不仅解决了传统离子膜材料中离子通道老化和吸水溶胀问题,还兼具高选择性和高传导率。

据介绍,在这种膜内,离子实现了近似无摩擦传导。使用这种膜组装的液流电池,充放电电流密度可达每平方厘米500毫安,是当前同类产品数值的5倍以上。《自然》审稿人认为,这种离子膜在液流电池中展示出了非凡的性能。

“该成果涉及的微孔框架离子膜的设计理念,还可拓展至其他功能化框架聚合物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高性能膜材料的定向设计。”杨正金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无溶剂工艺改善锂离子电池制造

无溶剂工艺改善锂离子电池制造

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WPI)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无溶剂工艺来制造锂离子电池电极,这种电极比目前市场上的电极更环保、更便宜、充电更快,这一进步可改善电动汽车电池的制造
新技术可从海水中提取熔盐 用于钠电池

新技术可从海水中提取熔盐 用于钠电池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手机和电网等。据外媒报道,受益于新的研究,钠电池技术或将取代锂电池,其中包括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Sydney)利用从海水中提取的熔盐制成的电池
全球储能电池进入“普及期” 当前储能电池市场由中国主导

全球储能电池进入“普及期” 当前储能电池市场由中国主导

据《日本经济新闻》4月30日报道,储能电池是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条件。当下,储能电池已经进入广泛使用的“普及期”。2023年全球新增储能电池产能将达到30千兆瓦,比上年增长87%,5年内规模增长10倍。锂电池的价格也在5年内下跌60%。
德国研究人员开发锂吸附技术 以满足对储能材料的需求

德国研究人员开发锂吸附技术 以满足对储能材料的需求

据外媒报道,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和巴登-符腾堡能源公司(EnBW)的研究人员使用锂锰氧化物生产了一种锂离子筛,用来吸附地热卤水中的锂,将有助于满足对储能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
麻省理工学院开发新材料 使电池更强劲、充电更快

麻省理工学院开发新材料 使电池更强劲、充电更快

据外媒报道,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材料,据称有助于加快电池的充电速度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