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智能化场景不断“上新” 引领产业技术更新换代

2023-05-10 08:55  来源:央视网  浏览: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原煤产量完成11.5亿吨,同比增长5.5%。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有40%左右都是来自智能化产能。智能化的煤矿究竟是什么样的?智能化的引入对我国煤炭行业到底带来了哪些改变?来看记者的一线调研。

记者来到我国首个2亿吨煤炭生产基地鄂尔多斯神东煤炭矿区,前不久,这里的井下无人驾驶项目刚刚投入使用。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我现在是在地下200多米的矿井巷道里,大家可以看到我乘坐的工作车是没有驾驶员的,完全是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只是这个矿井智能化的一小部分。地下300米处,“钢铁巨无霸”无人采煤机正在不停地掘进。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机电管理部副经理 丁剑明:我们可以通过一个5G手机实现井下所有设备的监测和控制,同时实现了所有井下固定岗位的无人化。

智能化给生产作业带来极大的便利,在指挥中心记者看到一个类似“太空舱”的设备,工作人员在里面轻推手柄、点点按钮就能远程遥控井下巨大的采煤机,实现远程割煤。屏幕上,显示着井下各场所机器人巡检的视角,它能通过红外线热成像系统、监控系统及时完成画面和数据的传输,第一时间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和运行数据。另一块屏幕中,一双“金刚手”正敏捷地将一块块超出标准的大煤块迅速抓起。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了这台智能捡矸机器人,比起以前的人工操作,效率和安全性都大幅提升。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智能技术中心副主任 王军:(智能煤矿)可以实现人机互联、设备互联、智能互联。(我们)研发了智能一体化生产管控平台,建立了78万个井下数据采集点,建成了最大的煤矿生产数据仓库。让数据多跑路,让员工少跑腿,这在煤矿已经成为现实了。

智能煤矿先进高效的生产工艺也不断引领煤炭产业技术更新换代,神东煤炭已有30项创新成为行业标准。目前,我国已建成智能化煤矿572处,智能化产能达19.4亿吨,占全国煤炭总产能的40%左右。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 张宏:全国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363个、掘进工作面239个,采煤工作面平均单产达到了500万吨(每年),高出全国煤矿平均单产水平三倍多。

智能化给煤矿生产带来的改变不只是效率的提高、用工的减少,安全性也大幅提升。2022年,全国智能化煤矿关键安全指标比全国煤矿平均水平高出56%。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陕西省煤炭智能化开采能力达4.1亿吨

陕西省煤炭智能化开采能力达4.1亿吨

拥有360多处煤矿、产能达8亿多吨的陕西,是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先行先试地区。特别是2020年国家出台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以来,陕西结合实际,更大力度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
山西省发布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和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西省发布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和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要求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动煤炭产业与数字技术一体化融合发展,实现煤炭生产方式变革,根据《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0〕283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中国首台套新能源矿山智能运载机器人亮相

中国首台套新能源矿山智能运载机器人亮相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中科慧拓联合孵化的矿山智能运载机器人“载山CarMo”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台套具备产业化标准要求的、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运载装备。
中国首台套新能源矿山智能运载机器人亮相

中国首台套新能源矿山智能运载机器人亮相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中科慧拓联合孵化的矿山智能运载机器人“载山CarMo”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正式发布(见图)。这是我国首台套具备产业化标准要求的、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运载装备。
煤矿智能化场景不断“上新” 引领产业技术更新换代

煤矿智能化场景不断“上新” 引领产业技术更新换代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原煤产量完成11.5亿吨,同比增长5.5%。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有40%左右都是来自智能化产能。智能化的煤矿究竟是什么样的?智能化的引入对我国煤炭行业到底带来了哪些改变?来看记者的一线调研。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