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消息显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的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近日已获得由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运行许可证。该实验堆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自主设计并营运。
“标志着上述项目即将成为全球唯一运行的钍基熔盐实验堆。”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环境技术经济分会常务理事张建红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但在装料后,核工程还必须经历一系列调试和试运行过程,正式运行仍需时日。
据悉,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是6种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候选堆型之一,不仅安全性高,核废料少,而且采用无水冷却技术,可在干旱地区发电。此外,熔盐堆输出温度可达七百摄氏度以上,既可用于发电,也可用于工业热应用,或实现高温制氢以及氢吸收二氧化碳制甲醇等工艺,核能综合利用前景广阔。
在张建红看来,钍基熔盐堆经济效益显著。一是燃效率更高,发电效率更高。二是建造成本更低。三是运行成本更低。
张建红进一步称,钍基熔盐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大大扩展了适用范围,在内陆干旱地区修建核电站成为可能。二是原料来源广泛,有稳定保障,是“人类实现核聚变前的终极能源方案”。我国“富钍贫铀”,能显著提升核能供应链安全和能源安全。
2011年,中科院围绕国家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需求,部署启动了首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计划用20年左右的时间,在国际上首先实现钍基熔盐堆的应用,同时建立钍基熔盐堆产业链和相应的科技队伍。2017年4月,甘肃省武威市与中科院签订了在该市民勤县建设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220亿元。2018年9月,该项目开工建设,2021年主体工程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