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清华大学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摩擦学专家、原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温诗铸同志,因病于1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932年,温诗铸出生于江西丰城。童年历经的战火,让他立志要发奋读书。高中时,他考取了重庆南开中学,在亲眼目睹了学生运动中学校3名教师和同学父亲的壮烈牺牲后,他坚定了报考清华大学的志向。
“人,手,足,刀,尺是我最先学会的五个字”,温诗铸曾说,“人”字让他懂得人生来是平等的,“手”让他懂得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要用“足”去走遍天下,要用“刀”去捍卫我们的国家,要用“尺”去度量社会的善恶。
此后,温诗铸以湖北省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大学四年所有科目均为5分(当时满分为5分),同时自学了四门外语。1955年毕业,获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并留校任教。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调电力工程系燃气轮机教研组,担任机械组组长。1976年任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机械设计教研组副主任、主任。1981年后,先后担任摩擦学研究室主任、摩擦学研究所副所长、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年重组建设为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名誉主任。历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摩擦学分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润滑与密封》编委会主任;《机械工程学报》《摩擦学学报》以及《Friction(摩擦)》《Tribology International(国际摩擦学)》《Tribotest(摩擦测试)》等期刊编委。
温诗铸院士是国内开展摩擦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一直坚守在摩擦学研究的前沿。作为学术带头人,温诗铸院士带领团队发展了面向工程问题的弹流润滑理论,提出了薄膜润滑理论,推动了现代润滑设计理论的发展;开拓了纳米摩擦学研究,为超精密表面制造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开展机械界面科学与技术研究,推动了摩擦学学科向广度方向发展。
温诗铸院士出版学术著作7部共12版,包括《摩擦学原理》(共四版)、《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抗磨损设计》《纳米摩擦学》(共两版)、《界面科学与技术》《界面力学》和《Principles of Tribology(摩擦学原理)》(共两版)等。这些著作有力推动了摩擦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温诗铸院士为我国培养出了一大批摩擦学专业的研究生与博士后,他专门设立“温诗铸枫叶奖”,经常鼓励学生和青年教师要敢于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说:“科学工作者要有坚定的信念,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在坎坷和磨难面前要乐观,要笑对人生。”
作为学术带头人,温诗铸推动了现代润滑设计理论的发展,开拓了纳米摩擦学研究,为超精密表面制造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的开展机械界面科学与技术研究,推动了摩擦学学科向广度方向发展。
清华大学在讣告中写道:“温诗铸院士为我国摩擦学科技和教育事业奋斗一生。温诗铸院士的逝世是清华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重大损失。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温诗铸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