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发布。
在11月24日召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以下简称“报告”),研究提出未来十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思路和务实行动举措。
报告提出,力争未来十年左右时间,各方朝着平等合作、互利互惠的目标相向而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具体包括五大目标:一是互联互通网络更加畅通高效,二是各领域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三是共建国家人民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四是中国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报告明确了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政策沟通上 ,聚焦多边深入推进合作,构建多层次政府间政策交流对接机制,深入推进规则标准对接。设施联通上, 大力推进陆上通道建设,深化与共建国家海上互联互通,推动共建“空中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高效互通。贸易畅通上, 拓展全球贸易合作,加强双向投资合作,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资金融通上, 健全金融合作机制,拓展投融资新渠道。民心相通上, 加强教育培训合作,加强文化、旅游和体育合作,加强政党和民间组织等合作,加强媒体与智库合作。新领域合作上,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加快培育数字领域合作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新高地,积极深化卫生健康领域国际合作。
尤其是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方面,报告提出全面夯实绿色发展合作基础,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入对接,推进重大合作项目落实见效。大力拓展绿色发展合作空间,围绕绿色基建、绿色生态、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依托和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重要平台,落实好“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共谋绿色发展,共筑清洁美丽世界。继续举办“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建设光伏产业对话交流机制和绿色低碳专家网络。 持续强化绿色发展能力建设,提高对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人才支持力度,促进共建国家不断提高绿色发展内生动力。
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司长徐建平介绍,10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一道,加快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效益,将绿色发展贯穿于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全过程。一是完善绿色政策体系。 相继出台了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境外项目环境管理、促进绿色能源国际合作、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等政策文件,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着力强化政策引导。二是构建绿色合作网络。 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建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实施了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并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三是务实推进重点领域绿色合作。 在能源建设领域,中国光伏、风电产业分别贡献了全球市场超过75%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关键零部件,中国企业参与建设了一批清洁、高效、优质的绿色能源项目。在设施建设领域,中国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建设肯尼亚蒙内铁路项目时修建动物通道、在建设中老铁路时栽植灌木约863万株、乔木约5.5万株,等等,这些都为共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徐建平进一步指出,未来,中国将继续与共建国家一道,持续加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更好保护地球家园环境、促进和谐发展、造福各国人民。一是深化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 与共建国家建设更加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更好发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国际化平台作用,不断夯实绿色发展合作基础。二是继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绿色科技、绿色标准及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务实合作, 并不断拓展合作新空间。三是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合作 ,深化对话交流和分享经验,为共建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更多绿色解决方案,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10月17-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这是我国今年举办的一场规模最大的主场外交活动,为共建“一带一路”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推动全球共赢发展的成功典范。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重大历史性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注入新动力、开辟新空间,形成了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国际局面。2013年至2023年10月,我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21万亿美元, 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 ,为共建国家发展注入新动力,不断推动共建国家共同走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