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电投张掖电厂扩建工程项目部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冬至以来,一天中气温常处于零下,这使得施工进度的推进变得异常艰难,一线的工人们既要克服客观困难,又要克服主观情绪。然而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坚持下,施工现场仍是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建筑工人们穿梭于脚手架之间,吊运中的钢筋纵横往来,,工地上仍是一片紧张忙碌、热火朝天的景象。
钢筋工王旭东:干起活来就不冷了
已经上工3个多小时的钢筋工王旭东正在主厂房8.2米层墙柱进行钢筋绑扎作业,一个扎钩、一把扎丝就是他所有工具。一个个长20厘米,直径0.6毫米的扎丝在王旭东看似笨拙的手上变得轻盈灵活,三五秒钟的时间,一根扎丝就把钢筋牢牢固定。一天的时间,王旭东能完成数千个扎丝固定。
今年已经48岁的王旭东,从事建筑行业已经15余年,无论春夏秋冬,工地就是他的工作场所。“我们干起活来,双手就闲不下来,来回穿梭在钢筋之间,就不觉得冷了。”说起近期的气温,王旭东说:“由于工期紧,我们一般都会照常出工,除非遇到大风和雪天。班组为我们每个人都配备了棉帽和棉手套,带上特别暖和,这么冷的天我们也能继续干。”因为长时间右手拿扎钩、左手拿扎丝,脱掉手套后,王旭东左手的拇指中间已经长出厚厚的茧。
混凝土工贺卫振:不怕自己冷就怕混凝土挨冻
45岁的贺卫振,从事混凝土工作已经20余年。“最近气温回升,主厂房墙柱砼浇筑又开始了,不过还是不能连续浇筑,夜间温度太低,只能选择在上午10点到下午6点这个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贺卫振说,他们干起活来,身上一点也不冷,他觉得,最怕冷的是刚刚打完的混凝土。
施工开始前,贺卫振会和工友们先把浇筑部位模板周围的脚手架用彩条布围挡起来,然后点上一个火炉让浇筑部位的密闭空间温度升高至混凝土凝固的规定要求内。随着运输混凝土罐车的到来,就到了贺卫振干活的时间,他需要把机器输出的混凝土进行人工振捣,让混凝土变得更加密实,然后在混凝土面坑洼不平的地方进行机械找平。一系列流程下来,贺卫振不仅不冷,有时候甚至还会出汗。“我们不怕冷,就怕刚打完的混凝土挨冻。”贺卫振说,冬季施工以来,他们准备了厚厚的毛毡和棉被,给刚打完的混凝土面先铺上塑料薄膜,然后再盖上棉被保暖。对于无法区域密封升温的空间还会用伴热带进行保温,如果混凝土凝固环境的温度不达标,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可能会结冰的,强度将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甚至要拆除重新施工。
木工张怀发:摸起钉子和木板手就热了起来
主厂房脚手架上,架子工、钢筋工轮番上阵,主厂房外各种工序也正在有序进行。木工张怀发和同伴身轻如燕,正穿梭在一个个布满脚手架的立体空间内,他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完成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一个环节。“你看,这个地方还有些高,需要再调整一下”,经过他们作业的区域,经常能听到他说这句话,抬头看,他正手拿线坠对刚刚完工的界面进行检查和调整。木工是个细心的活,容不得丝毫马虎。主厂房立柱的模板,张怀发和同伴两人合作,一天能安装几十个个,看似不多的数字里,其实背后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安装一个模板并不是简单钉上几个钉子那么简单,还需要加固、校正、截面尺寸、测量垂直度以及平整度校正等一列的操作。张怀发笑着说:“虽然天气很冷,只要干起活来身体就自动发热了。”对于他们这些施工人员来说,往往刚开始干活的时候冷,干起来就热了。
目前,张掖项目仍有三百多名建筑工人坚守在一线。冬日里,他们与低温较量,与寒风抗衡,克服天气因素带来的各种施工困难,用辛勤的汗水为能源电力建设默默奉献,创造着河西走廊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