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建设是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和核心驱动力,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加速推进。
早在2020年初,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按下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快进键”。此后,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方面组织遴选了71处煤矿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
近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第一批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的公示》,内蒙古双欣矿业有限公司杨家村煤矿等47处煤矿达到示范建设预期效果,拟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
智能化示范带动效应显著
具体来看,此次认定的第一批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中,包括井工I类、井工II类和露天煤矿三种类型,矿井智能化等级分为初级和中级。
以入选的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乌东煤矿为例,其智能化水平被认定为中级。乌东煤矿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乌东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特殊,属急倾斜特厚煤层,在智能化建设过程中,智能采煤、地质保障系统、灾害预警等均实现技术突破,为国内急倾斜特厚煤层智能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据介绍,乌东煤矿以智能化保障安全、增加效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取得积极成效。目前,井下变电所、水泵房等固定岗位全部实现井下无人值守、地面远程集中控制,采掘工作面采用智能化装备,实现了“少人则安”的目标;同时,建立了灾害预警平台,对水、火、瓦斯、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监测、分析、评估、预警,延长矿井安全生产周期卓有成效。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东煤炭分公司大柳塔煤矿的智能化水平同样被认定为中级。据了解,其多项智能化技术已做到了行业领先。比如,大柳塔煤矿基于5G网络的综采工作面机器人集群及人机生态协作模式,实现了采煤机自主割煤、液压支架自主跟机、设备地面远程监控,为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提升了职业幸福指数,为行业内智能化采煤模式的建设提供了示范。
“近几年来,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进展快速、成效显著。这背后首先是缘于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的带动作用。国家层面之外,各省、各企业也都有自己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带动作用成效都非常明显。”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副主任张建明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实际上这些年行业内都已经从理念上认识到智能化这条路是非走不可的,具体怎么走,这些示范煤矿就承担了探索建设路径的任务。”
智能化模式尚不完善
尽管示范引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模式并不完善。
在张建明看来,目前我们虽然形成了一些煤矿智能化应用的模式,但这些模式大多还不是很成熟,仍在不断的探索中。当然,从2020年初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发布《指导意见》到现在,也就4年左右,时间相对较短,进一步完善尚需时日。
“另外,我们有些装备技术还没有取得关键性突破,比如井工煤矿的掘进,现在一些掘支平行作业还达不到,严重制约煤矿的智能化,因为掘进是我们的核心生产环节;还有露天矿的无人驾驶,虽然通过示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现在还是在试验中;以及我们的地质勘测,现在模型的精度还不够高,这些都需要继续攻关、突破。”张建明坦言。
“我们智能化的运维水平也有待改进,因为对于已经完成了智能化建设的煤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进行运维,但是我们的运维力量不足,运维标准也不完善,所以常态化运维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张建明表示,“目前智能化方面的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缺乏,已经成为煤炭智能化发展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短板。高校也是近几年刚开始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企业自己培养的话,能力有限,因为智能化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需要懂采煤、计算机、自动化等学科。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了煤矿智能化发展,尤其是条件差的地区,吸引人才也比较困难。”
需行业各方共同发力
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在《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形成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统,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
来自国家矿山安监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全国已建有煤矿智能化工作面共1400个,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达730处,产能占比达到59.5%。
那么,要实现煤矿智能化建设目标,需要从哪些地方发力?
“接下来,首先我们要根据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监局从国家层面的统一部署,按照相关要求来开展各项工作。在技术攻关、技术迭代,以及标准体系的完善方面,还得行业各方协同发力,不仅是煤炭企业,还包括装备厂商、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行业协会。
另一方面,当务之急是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尤其是一线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多种手段,比如技术交流、培训活动等方式加快培养,企业只有学到更新的东西或更好的做法,才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推动智能化建设。”张建明指出。
在张建明看来,智能化相关标准体系的完善,是智能化技术能够进一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关键。“有了成熟的智能化应用经验后就会形成标准,大家就可以采纳应用这些标准,智能化煤矿推广起来就会更快。目前,正式发布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标准不多,仍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