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核电站外景
继台山1号、阳江5号核电机组后,三门核电1号机组顺利实现装料, 给AP1000全球首堆的拖期和等待状态画上了句号。AP1000下一步面临的,是首堆顺利并网发电、中国后续项目推进,以及在全球的推广。而对中国核电而言,总结和反馈首堆建设经验的同时,更要抓住首堆效应,高质量建好后续项目,提升中国三代核电的整体竞争力。
三门核电站于2004年7月获国务院批准, 2009年4月19日开工建设,原计划于2013年实现首台机组并网发电,但因关键设备研制和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导致拖延,付出了时间和经济成本。同时,也给三代核电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之路带来质疑,更影响了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节奏和核电中长期规划目标的完成。但是,这次摸石头过河的经历所引发的社会关注,以及暴露出的行业问题,充分说明了核电以及核电安全在当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作为电力商品是否具有经济性优势,作为能源项目能否得到公众认可接受,作为清洁能源能否实现规模化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建好首堆和首批项目十分关键。
放眼全球,中国目前在建核电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在建机组中一半采用了三代技术,包括2台EPR机组、4台AP1000机组,1台VVER机组(另外1台已并网)和4台华龙一号机组,这其中又包括 EPR、AP1000、华龙一号三种技术的首堆。得益于中国三十多年不间断发展和建设核电的产业基础,以及在核电建造、运营及产业链建设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先进三代核电技术的创新理念具备了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进行对比、参照和借鉴的机会,进而在带动中国核电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逐步展现出了核电建造运营的中国实践和中国方案。尤其在世界核能产业缓慢回暖,三代核电已登台唱戏的背景下,首堆和首批项目建造的质量和经济性直接影响到核电技术本身的前景。
《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三门1号、海阳1号、台山1号、田湾3号和阳江5号核电机组,都计划于今年年内建成。而且,我国将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项目核准建设,年内计划开工6—8台新机组。不难发现,计划新增的投产机组全是三代机组,AP1000和华龙一号后续项目也有一定空间。而且,在引进AP1000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再创新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CAP1400,很可能也将在年内开工建设。届时,国内三代核电将呈现出“投产、在建、新建、拟建”的局面。同时,批量化建设将逐步避免新技术在首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机组造价,增强竞争优势。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10-15年,三代核电技术将在国际核电市场上保持优势地位,各种技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也将在竞争性市场得到“摔打”和检验,首堆作为技术“标本”和“教科书”,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后续项目建设和技术升级而言,都是珍贵的反馈。而中国三代核电的命运,甚至中国核电的未来,都需要透过这些反馈来认清现实、明确方向并坚定信心。
新闻链接
4月25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向三门核电有限公司颁发《三门核电厂1号机组首次装料批准书》,标志着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全球首台AP1000核电机组设计、设备、建安、调试、生产准备等工作均已满足要求,即将投入运行。
4月25日19时46分,三门核电1号机组首次装料正式开始,157组全新的燃料组件安全、准确地装入反应堆堆芯。装料完成后,1号机组将开展临界前试验、首次临界、首次并网、功率提升试验以及各个功率平台试验等重要工作。
信息显示,三门核电建设过程中,国家核安全局对其1号机组进行了全过程独立监督,对最终安全分析报告实施了长达6年的核安全评审,对核电现场进行全日制驻场监督。国家核安全局的审评和核安全监督结果表明:AP1000核电技术满足我国核安全法规标准要求,具有完善的事故应对措施,实现了从设计上实质消除大规模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的可能性,三门核电1号机组建造质量受控,达到设计安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