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中科院青岛生物与过程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青能所)获悉,山东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山东省工程实验室(省级中心)2017年度综合评价结果,青能所承担的“山东省沼气工业化生产与利用工程实验室”获评优秀。
该实验室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推广将有力提高我国沼气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破我国沼气工程由“环保投资型”向“能源盈利型”产业模式转变,提升沼气产业持续发展能力。该实验室后续将进一步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工程实验室对乡村振兴和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支撑作用,建成集设施平台、人才队伍和体制机制于一体的工程技术创新体系,成为促进沼气相关研究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枢纽,最终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沼气工业化生产与利用技术和装备研发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
破解多项关键技术
作为中科院在农业生物质沼气领域唯一的省部级工程实验室,近年来,该实验室面向我国再生能源产业和新农村城镇化发展需求,针对我国沼气工业化技术落后、标准化装备不完善以及沼气利用工程产业化技术缺乏的产业发展瓶颈,进行沼气工业化发酵生产、沼气净化提质制备生物天然气以及沼渣沼液生态利用等产业核心工程技术攻关,并系统开展了沼气工程的关键装备和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发,形成了高效、完整的生态沼气工程全产业链技术体系,突破了沼气工程产业化实施中的多个难题,可以有效解决国内沼气建设对进口设备的依赖问题。近两年来,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并经过了产业化验证,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艺技术包,达到了国内国际领先水平。这些技术进展代表了我国沼气技术的最高水平,为我国沼气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据介绍,高浓度发酵由于投资成本低、产气效益高,是工程实验室开发出的核心技术。近年来,工程实验室在微氧预处理、高耐受性厌氧微生物与高浓度发酵工艺技术、多元生物质混合发酵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形成了成熟的高浓度厌氧发酵工艺技术体系。该技术不仅适用于禽畜粪便等生物质废弃物,而且适用于农业秸秆等纤维素生物质,该技术被行业内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评价为“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此外,青能所还针对我国传统沼气工程沼渣沼液排放造成二次污染和沼渣沼液难以开发成商品化有机肥而造成低值化利用问题,开发出了沼渣沼液多级分离和沼渣沼液产品化技术。开发的沼渣沼液多级分离技术,解决了沼气发展与设施农业衔接的关键难题,破解了传统沼气工程沼液利用难和排放造成二次污染的瓶颈。同时,开发的沼渣微生态复合肥料,具有改良土壤微生态环境、肥料营养元素缓释等多重效果。基于沼液的营养成分,该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液面肥、冲施肥等一系列针对不同作物需求的液态肥料。开发的沼液肥施肥经过试验表明,农产品产量提高了5%——10%,为解决我国沼气工程沼渣沼液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技术入股登陆蓝海股权交易中心
目前,该实验室已经实施了2个产业化中试项目和6个万方规模以上的产业化项目,运行效益远高于传统沼气工程。同时,以工程实验室1项专利作价500万入股,与青岛华通集团合资成立了中科华通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开展农业生物质利用工程工艺设计以及专业化装备研制和生产。
该合资公司已登陆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成为研究所首家挂牌企业,也是该交易中心首家生物质能源企业,公司计划三年内登陆“新三板”,在全国进行产业化推广。
提升我国沼气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多年来,由于缺乏核心的高效技术,国内的沼气工程普遍运营效益较差。该实验室开发的高效高浓度发酵技术、国产化专业化核心设备以及全产业链技术经过产业化验证,打破了多个沼气产业化技术中的多个瓶颈,提升了沼气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沼气产业的技术水平。
作为中科院系统内唯一专业从事开发工业化沼气工艺和设备的工程实验平台,该实验室建立运营以来,不断促进工业沼气产业化技术创新,推进沼气相关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有力拉动了沼气产业的投资趋势。同时,该实验室还培养了工业沼气产业化推广和工程研发的创新人才队伍,通过产业化工程研发平台、人才队伍以及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促进工业沼气产业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沼气工业生产和利用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