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2024-04-29 14:42  来源:中国能源报  浏览:  

4月2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能源报》记者在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要素齐全、布局科学合理的监测网络体系 ,目前国家直接监测的站点达到3.3万个,监测质效有效提升,技术能力不断增强,监管力度持续加大,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今年一季度,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和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均持续改善。同时,海洋生态环保取得阶段性进展。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表示,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进一步强化了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综合治理,在海洋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监督管理执法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创新制度和务实举措。

“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同时,我们充分认识到,三大重点海域面临的总氮等污染物排海压力仍处高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修复还需较长一个时期,重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还不牢固,综合治理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张志锋坦言。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抓紧抓实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与管控、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等关键任务,深入推进陆海统筹、河海联动、区域协同的污染防治攻坚,推动三大重点海域环境质量持续稳中向好。

值得一提的是,生态环境部推动现代化监测体系全面部署。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介绍称,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

“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将有力有序、扎实推进相关部署。”裴晓菲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抓好五个方面重点工作:加快构建与美丽中国建设相适应的监测体系、提升精准分析和预测能力、提升从山顶到海洋一体化监测能力、提升监测科技支撑能力、提升监测监管能力。”

一方面,做好监测数据的关联分析和溯源分析,不断完善空气质量预报工作机制,当好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法宝利器”,像“导航仪”一样,指引污染治理直达病灶、对症下药。同时,统筹考虑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岸上水里、城市农村、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的生态环境各要素,全方位、全地域推进一体化监测能力建设。

另一方面,面向降碳、减污、扩绿等重大业务监测需求,研究提出监测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开展技术攻关,系统性提升监测科技水平。用高科技赋能,让监测的眼睛越来越明亮、耳朵越来越灵敏、大脑越来越智慧。

此外,生态环境部还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创新监管方式方法,组织开展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帮扶指导,多措并举、多管齐下遏制环境监测数据造假问题,推动形成“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的良好氛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产业新机遇——GTF2024 即将在成都盛大开幕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产业新机遇——GTF2024 即将在成都盛大开幕

作为两会高频热词,新质生产力首次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质生产力正日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产业作为高端制造业的代表,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低空经济、智能制造、AI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作为现代工业的核心装备,其发展水平...
关于邀请企业参加 “2021 ES浦江环境可持续发展论坛”的通知

关于邀请企业参加 “2021 ES浦江环境可持续发展论坛”的通知

全球气候变暖确定性强,减排控温刻不容缓,自人类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使得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我国是碳排放大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地位不可或缺,“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是中国主动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的大国担当,且对提升国际话语权意义重大。
08-12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或现首个40年特许经营期项目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或现首个40年特许经营期项目

E20环境平台标讯采集系统E标通显示,陕西柞水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招标公告发布,预算金额约为2.93亿元。该项目接受联合体投标,联合体数量最高不超过3家(含)
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为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现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予以公告
中俄联合声明:共同推进两国企业落实大型能源项目

中俄联合声明:共同推进两国企业落实大型能源项目

根据市场原则开展石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煤炭、电力等领域合作,确保相关跨境基础设施稳定运营,确保能源运输畅通无阻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