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是电力行业近些年来的一个热点话题。储能的商业化,更是各方争相热议的焦点所在。随着我国储能产业首个政策文件的发布,储能的商业化步伐迈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更具信心。
“市场主导很重要,但在市场形成之前,大规模应用示范工程的扶持政策对推动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张华民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记者:我国推进储能发展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储能商业化进程依然举步维艰,您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张华民:我国储能实现商业化进程之所以举步维艰,关键原因在于由于增加储能设备相应的会增加项目前期的投资成本,而投资的回收周期又比较漫长,所以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安装储能系统的兴趣不高。
此外,由于国家及地方还没有出台近、中、远期相结合的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在我国目前的电力体制下,没有具体的产业扶持政策,任何一方主动投资储能装备的积极性都不高。
记者:在储能各界的殷切期盼下,我国储能产业首个政策文件正式发布。对于《意见》的发布,您持怎样的看法?
张华民:《意见》是个纲领性文件,它为我国储能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总的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部署了重点任务,描绘了发展蓝图。
《意见》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了市场的作用,而非单纯的给予补贴。《意见》中明确指出储能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要求加快电力市场建设,建立储能等灵活性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鼓励储能企业通过市场机制盈利。
同时,《意见》中也强调了建立补偿机制。这是当前推进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市场主导很重要,但在市场形成之前的大规模应用示范工程中,政府扶持政策对推动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都是如此。
因此,《意见》发布后还应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措施。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补偿机制细则和具体的产业扶持政策以助推我国储能产业迈过商业化门槛。
记者:您认为今后储能产业的发展趋势怎样?
张华民:储能技术是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支撑技术,因此,储能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市场是广阔的。一方面,国家对储能产业的支持力度日渐加大,各种政策文件都反复提到了要促进储能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储能的成本有望大幅下降。虽说目前储能的成本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经过前几年的发展,储能的成本已经降低了近一半,未来储能的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如果有具体的补偿机制推进产业发展,届时,储能可以完全实现独立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