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公司名为:无锡陆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陆金新能源”),是科陆与LG.Chem在中国共同设立的合资企业,主打国内外储能市场。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智能电网等上市公司与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瞄准储能合资已成为一大趋势。这背后主要源于全球储能市场升温。目前,全球储能市场呈现欧美成熟、亚洲萌芽兴起等差距化结构特点。国内智能电网、电池企业均欲分享这波市场红利,而日韩电池企业更是摩拳擦掌而来。
陆金新能源正是在此背景下而设立,但这只是科陆布局储能的一环。一方面,通过兼并购、合资等途径,科陆加强核心零部件——锂电池管控;另一方面,科陆坚持走集成路线,研发PCS等产品,直接与电网、开发商合作。
作为国内一线储能系统集成商,科陆沉淀行业多年。选择与LG合资,同时又参股国能/控股卡耐的原因是什么;科陆选择动力电池的心得有哪些……这系列问题亟待厘清。围绕于此,特邀陆金新能源总经理周涵进行深入对话,以下是对话实录:
▲陆金新能源总经理周涵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陆金新能源以及其与科陆的主要关系如何?
周涵:陆金新能源是科陆旗子主营储能相关业务的子公司,基地设在江苏无锡,工厂面积共计6400平方米。他们(LG.Chem)提供电芯,我们把电芯做成电池包,陆金以LG的生产技术为基础去建设全自动生产化的Pack生产线,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自己组装电池架和整个系统加工。
记者:陆金新能源今年业绩发展情况如何?明年有哪些规划?目前,陆金新能源主要采用LG的电芯及模组。请问LG储能电池总产能有多大?
周涵:陆金电池包系统年产能为600MWh,整条产线11月份开始投产,今年我们拿下一个近3000万的12MW用户侧储能订单,项目分别在国内和日本,统一打包给一个客户,这是我们投产后的第一单,预计12月底完成第一批交付。
我们计划明年完成的目标为150MWh,虽然“小目标”挺大的,但我们还是很有信心,也比较看好明年的国内外储能市场。比如说今年科陆接到的储能订单70%都集中在这两个月(10月和11月)。
我们也发现国内储能市场已经慢慢升温,不管是调频还是调峰,亦或用户侧都有爆发苗头。相信明年政策稍微给点刺激,成本一降低的话是非常有利的;而在海外市场,拥有LG这样的产品以及我们的市场基础,能够增长的空间也比较大。
LG化学南京储能电芯产线在今年10月份投产,一共是一条线,约2.7GWh,其产能是韩国产线的两倍。LG投产的这条储能线并不是专供陆金,而是面向海内外广大市场。科陆作为集成商也同样欢迎与其他电池企业的合作。
记者:请问当初选择与LG合作的原因是什么?
周涵:此前科陆跟LG的合作目的比较简单,只是纯粹的供货关系。2015年双方经过商讨,认为成立合资公司更有利于促进彼此的市场业务。LG化学很看重中国市场;而科陆也期望借助LG化学的海外品牌影响力、产品优势,打开国际储能市场。双方一拍即合成立合资公司,股比按照7:3的方式,由科陆控股。
而从LG化学的角度,他们此前在储能市场没有销售过电芯,主要以储能电池PACK或者电池系统为主。由于储能细分市场多、应用复杂,应用在储能领域的锂电池比动力上更为复杂,电芯整体把控度比较高。LG化学并没有选择销售电芯,而是以电池系统的方式开展市场。选择与科陆设立合资公司,专供电芯,也是充分相信科陆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打破他们此前的储能系统供货模式,开拓了先河。
记者:作为一家储能系统集成商,科陆沉淀多年。在电池选择上,除了与LG成立合资公司,还在国内控股了国能电池、收购卡耐。而他们均属于软包技术路线,请问为什么这么钟情软包呢?在电池选择上,科陆的标准是什么?
周涵:倒不是看是否是软包电池,主要还是看电池企业。国能电池走的是磷酸铁锂路线,卡耐走的是三元路线。科陆在选择电池企业的时候,有两个衡量因素:
一是看中企业的技术实力。像卡耐本身具备日本企业的基因,除了电芯技术来自日本以外,中汽研也是其大股东,技术实力都有一定优势;二是看企业管理。锂电池是一个化学性的东西,如何进行现场管理、生产管理等等能够决定电池生产的一致性,保证将产品做到最好。
所以我们在电池选择上并不会过于纠结电芯的封装技术是否是软包,而是于企业本身和对供应链资源的整合。当然相比而言,软包也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安全性、能量密度,但这只是部分因素,科陆强调和看重的还是企业本身。
记者:海内外储能锂电市场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国内储能市场偏向配套磷酸铁锂电池,但海外却主打三元。科陆是否也存在这种选择分化呢?
周涵:其实在海外市场,科陆三元和磷酸铁锂电池都有应用,具体方案还是根据客户对于价格和商务的敏感度来决定。如果客户对充放电倍率、能量密度等性能要求不高,成本管控严格,科陆偏向选循环寿命较长的磷酸铁锂电池。
事实上,在欧美等市场,LG化学储能在海外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他们的电芯在海外储能市场占比最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更愿意把LG用到海外的原因。
以三元电池为主,这跟电动汽车市场相一致。主要还是几家电芯巨头都是走三元路线,比如LG、三星以及特斯拉用的松下;特斯拉在海外也有储能业务。海外受三元电池企业技术路线影响很大,这是跟国内不一样的地方。
记者:根据您的观察,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征战海外储能市场,与LG等日韩电池企业存在差距主要在哪?
周涵:依个人之见,其实中日韩电池企业技术水平都差不多。但根据我们与LG的接触情况来看,LG在现场管理、企业管理方面非常值得国内电池企业学习,我认为这是他们电芯生产一致性水平更高的原因。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科陆主打的储能市场是什么?市场竞争情况如何?科陆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哪?
周涵:从整个科陆的角度而言,我们目前关注最多的两个市场是用户侧调峰或者说削峰填谷的市场;另外一个就是国内调频市场。这两个市场对于电池的要求不一样。
与调峰相比,调频储能市场对锂电池的要求较高。具体而言,调峰储能对锂电池更多的要求在于长寿命;调频储能对电池倍率要求很高。一般来说,调频储能系统锂电池充放电倍率性能需要满足在2-3C之间。倍率提高后,对电池温控管理水平也会相应提升。
同时,两种应用对于能量管理的要求也不一样。由于目前国内电力市场还未达到美国的市场化水平,电价结构比较单一,所以用户侧储能应用控制逻辑很简单,根据峰谷平电价设定充放时间就可以了。
此外调频区别于用户侧调峰,并不是说我可以主动设定在某个或某几个时间段进行调控,而是需要匹配电网实时释放的信号。BMS系统需要分析锂电池自身性能能否满足这样的高频次需求以及是否能够根据辅助电力市场的细则制定出最优化的控制逻辑,就是说要衡量响应一个信号调控能不能使我的收益最大化。
而这一切的考量都基于EMS(能量调度管理系统),这对EMS的过滤系统算法要求非常高。客观地说,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做。要做好EMS,我们需要对电力系统、发电机组的发电系统、储能的应用市场、收益市场非常了解。
所以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在智能电网领域多年的沉淀,对电力系统有着深刻的了解。科陆一直聚焦于智能电网和智能电表领域,在涉及到和电网的交互过程中,我们不但对电芯性能有着成熟把控,同时对最终应用端有着全面的理解,这样才能站在客户角度集成出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
除此之外,科陆储能集成的竞争优势还体现在:具备PCS、BMS等零部件研发实力;积累的项目经验和技术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