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科院自主研发的煤矿用钻屑法智能检测系统装备在内蒙古巴彦高勒煤矿顺利完成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系统装备具备单米钻屑超90%高效采集与自动称量、远程一键式操作、45分钟内完成15米钻孔检测作业等功能,实现了钻屑法检测危险判识与动态预警的智能化转型。这是目前我国煤矿井下用于钻屑法检测领域的首套钻屑法智能检测成套装备,为煤矿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高风险矿井,识别潜在危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撑。
煤矿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随着矿井开采深度与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加,灾害发生的破坏力、频度也在加大,因此行之有效且操作简单的矿压监测方法对矿井安全生产意义重大。煤矿井下钻屑法检测是矿井用于监测矿压的常用方法,主要通过观测钻孔过程中单米钻屑重量、施工动力现象等,对局部危险进行预先判断。过去,煤矿井下钻屑法检测主要依靠人力推动小型钻机具开展钻孔、取屑、称量等相关作业,存在着施工效率低、安全风险高、检测精度低等问题,特别是在有限空间进行人力双臂顶推钻进工作,易发生钻机具反向冲击等突发安全事故。
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科院冲击地压团队围绕自动称量、远程控制等开展科研攻关,历时3年,自主研发了集数据采集器、远程控制器、动力总成、电源箱、行走装置等模块于一体的煤矿用钻屑法智能检测系统装备。该系统装备不仅具备了煤粉自动称量、检测作业远程控制、钻采参数实时采集、图表展示预警分析等多项功能,而且通过搭载称重、转速、风压、转矩、位移等10余项传感器,创造性地将卡钻、顶钻等动力现象判识智能化,实现了“钻-采-测-录”一键式高效安全作业。与此同时,该系统装备还配套了由煤科院自主研发的上位机钻屑法数据分析处理软件,不仅可实现实时预警与数据管理的动态结合和有效互馈,进一步优化了“人、机”信息交互结构,而且通过“一键”式生成报表可上传至煤矿灾害智能预警与综合防治系统平台,真正达到了“减人增效”的目标。
向“新”而行赋能新质生产力。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科院将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1245”总体发展思路,坚持“创新驱动、做强主业”两大战略,勇担推动煤炭科技进步使命,持续强化煤炭科技创新支撑,持续发挥矿山灾害防治技术优势,持续攻关煤矿安全生产领域系统装备研发,聚焦煤矿用钻屑法智能检测系统装备的智能化、小型化,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加快推进煤炭行业的新质生产力贡献煤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