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m Energy又签下一家AI公司

2024-07-18 14:26  来源:全球氢能网  浏览:  

Bloom Energy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技术的全球领导者,周二宣布与CoreWeave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一胜利凸显了Bloom有能力满足快速增长的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Bloom将在位于伊利诺伊州Volo的Chirisa Technology Parks拥有的高性能数据中心部署其专有燃料电池,为CoreWeave提供现场电力。现代数据中心将允许高密度部署先进的冷却系统,使CoreWeave能够为人工智能提供高性能和高效的云解决方案。据悉,Bloom的燃料电池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投入使用。

Bloom Energy首席商务官Aman Joshi表示:“Bloom Energy很高兴被CoreWeave选中。CoreWeave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此次获得CoreWeave的认可证明了我们的领先技术及其对人工智能的重要性。”

CoreWeave首席战略官Brian Venturo表示:“我们很自豪能与Bloom Energy合作,并利用他们行业领先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这种合作关系将使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无与伦比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推进我们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随着Bloom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世界各地的客户现场安装,Bloom已准备好满足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的能源需求。

消息确定后,Bloom Energy(BE.US)盘后大涨14%。

CoreWeave成立于2017年,拥有160名员工,总部位于新泽西州罗斯兰,是由英伟达支持的云服务初创公司。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总投资超100亿元,多个电池项目在甘肃落地/开工

总投资超100亿元,多个电池项目在甘肃落地/开工

甘肃正在加大新能源产业投资力度。近日,酒泉市盘柯睿智储能科技有限公司4GWh钠离子电池智能集成及配套产业制造项目(一期)环评批复。项目位于甘肃省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园),总投资6亿元,含电芯厂房、储能配套厂房、智能集成厂房等。据了解,盘柯睿智钠电池项目整体投资14亿元,拟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计划投资6亿元,建设4GWh钠离子智能集成系统、储能BMS系统、PCS系统及液冷储能柜等项目,建设国内首个钠离子电池高寒高海拔地区国家级实验室...
多家头部企业锚定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已定

多家头部企业锚定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已定

作为已经被业界公认的下一代先进电池,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已经被全球主要汽车与电池生产国上升到战略高度。根据不同的电解质类型,固态电池主要包括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三种技术路线。具体选择哪种路线来制造全固态电池?头部企业似乎已经有了答案。据电池中国了解,目前包括Solid Power、丰田、松下电池、三星 SDI等海外企业,均选择硫化物路线研发全固态;国内来看,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广汽等企业也锚定了硫化物...
新至双碳与卫蓝新能源携手共拓固态电池储能新蓝海

新至双碳与卫蓝新能源携手共拓固态电池储能新蓝海

近日,兴源环境旗下新至双碳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新至双碳与北京卫蓝共同积极推进固态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双方在固态电池产品、固态电池储能系统应用等达成长期研发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与投资,为国家绿色能源低碳转型贡献力量。北京卫蓝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李泓、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俞会根共同发起创办,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具有40余年...
国外21家企业的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国外21家企业的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固态电解质体系包括硫化物、卤化物、氧化物、聚合物等,每一种体系各有优势。目前要在全固态锂电池中得到应用的话,还没有一种材料能够满足所有性能的要求。全球各国企业分别采用什么技术路线呢?日本  丰田汽车公司,技术路线:硫化物  丰田汽车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上的专利数量已超过1000件,位居全球第一。尽管丰田在新技术推进上较为谨慎,但公司已经宣布了在2027或2028年实现全固态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向市场投放配备...
产能超40万吨,负极材料厂商密集海外建厂

产能超40万吨,负极材料厂商密集海外建厂

负极材料厂商正在加速海外建厂步伐。截至目前,包括杉杉股份、贝特瑞、璞泰来、中科电气、尚太科技等在内的头部厂商都已经或宣布布局海外工厂。一方面,近几年负极材料行业产能迅速扩张,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数据显示,去年年初中国负极材料市场参考价约为5.3万元/吨,而到了今年年初负极材料市场参考价已经降至约3.5万元/吨,仅一年时间跌幅超过40%。今年7月,负极材料市场参考价约为3.3万元/吨,仍在跌跌不休。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