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自主研发国内首例 横向堵采增油技术

2024-07-31 10:20  来源:南海东部油田   浏览:  

截至7月下旬,中国海油自主研发国内首例横向堵采增油技术,在南海东部陆丰13-1油田取得良好实践成果。在经过100天的生产试验后,单井日产油提升3倍创造陆丰油田近年单井稳油控水最好成果,为夯实老油田稳产“基本盘”再添新利器。

什么是“横向堵采”?

简单来说,该技术一方面通过“堵”的手段,在地层深处将高含水区域单独“隔离”开来;另一方面,在“横向”驱替的储层,侧钻分支井,开辟新的采油通道,从而最大化实现稳油控水,确保单井产出。

该技术为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陆丰油田作业区自主研发,能有效提高油井采收率。目前该技术正同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

“横向堵采”增油技术是陆丰油田作业区,强化“三个转变”思维,践行“找控水一体化”理念的。良好实践一起看看研究团队的个中秘诀,身陷“三高” 亟待“破局”。陆丰13-1油田是已开发超30年的高龄老油田,面临高储量动用率特高含水率、高采出程度的“三高”状态“稳油控水”任务十分艰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BP 聘请 ABS 为其墨西哥湾石油项目部署浮式生产装置

BP 聘请 ABS 为其墨西哥湾石油项目部署浮式生产装置

总部位于英国的能源巨头英国石油公司(BP)已委托美国船级社(ABS)为其浮式生产装置(FPU)提供一批相关服务,该装置将在其位于美国墨西哥湾一个产量丰厚、利润丰厚的盆地中的第六个深水项目中运行。BP 墨西哥湾 Kaskida FPU 设计;来源:Exmar OffshoreBP 在其最近获批的Kaskida开发项目中分别聘请Audubon Engineering和Exmar Offshore负责 FPU 顶部和船体的工程和设计之后,现在又选择 ABS 为墨西哥湾的这个深水项目提供支持,为新的半潜式生产装置
一天钻进2138米!我国海上油气井钻探速度新纪录诞生

一天钻进2138米!我国海上油气井钻探速度新纪录诞生

8月31日,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该公司已高效完成海南岛南部海域某区块探井钻井作业。其中,8月20日的单日最高进尺高达2138米,创造了国内海上油气井单井日进尺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井钻井提速技术取得了新突破。图为中国海油现场作业人员在钻井平台上合力下放钻井工具。据了解,今年,国内海上钻井日进尺首次突破2000米大关,且钻探速度纪录一个月内在海南莺歌海盆地两次被刷新。此次打破纪录的海上天然气探井设计井深超3600米,井底最高温度高...
胜利西部重点井“牙刷井”顺利完井

胜利西部重点井“牙刷井”顺利完井

8月18日2:00,由渤海钻井总公司侧钻10队施工的胜利西部首口牙刷井——哈浅1-支平10井圆满完井,为西部勘探开发再添重要成果。哈浅1-支平10井是新春公司部署在哈山构造带哈浅1区块的一口短半径分支井,旨在实现该区块高质量效益开发。因其水平段长、分支井眼多,且所有分支均在主井眼一侧,形似牙刷而得名牙刷井。施工难题水平段长、分支井眼多;油藏储层高孔高渗、埋深浅;悬重不足、地层不稳定;易发生出新眼、卡钻等复杂情况。破题目标主副井眼短...
国内首次|套管外永久式光纤监测技术在英页3H平台成功应用

国内首次|套管外永久式光纤监测技术在英页3H平台成功应用

近日,采油三厂干柴沟英页3H平台传出喜讯,套管外永久式光纤监测技术在英页3H平台3H14-3井、3H15-4井成功应用。这是国内首次在平台两口井同时开展套管外永久式光纤监测,为保障现场的压裂改造效果发挥了关键作用。据了解套管外永久式光纤监测技术可以清晰记录井下作业情况,对井下、地层等情况有更加完整的认识,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解释的准确性。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在此次压裂过程中,现场人员采用套管外永久式光纤监测技术实时监测压裂过程中射孔...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连续油管+”的创新与突破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连续油管+”的创新与突破

近日,随着最后一份电测解释数据完成,由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公司负责施工的埕12-侧10井顺利完成连续油管侧钻施工,并在最大井斜、定向段、裸眼机械钻速、靶心距等数据指标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创造多项中石化连油侧钻施工新纪录。这一切,源自于连续油管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近年来,井下作业公司锚定增产先锋、数智铁军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连续油管+优势,持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工艺,全力以赴推动连续油管作业技术创新发展,为公司创新引领、转型高...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