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学习时报》头版刊发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署名文章《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道路》,全文如下:
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道路
——学习《习近平关于国家能源安全论述摘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能源发展国情实际,深邃洞见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和能源变革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明确了做好能源工作的战略导向、目标要求和重要举措,为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国能源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能源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突破,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深化,能源领域国际合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优化油气管网运行调度机制”“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中央骨干能源企业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的国家队、主力军,必须提高政治站位,锚定强国目标,端牢能源饭碗,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面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能源力量。
走好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立场
党的领导是新时代能源发展壮大的“根”和“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能源战线的共同奋斗目标。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要求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当前,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转型任务艰巨等诸多挑战。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能源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以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必须善于从政治角度看待能源问题,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强化政治担当,扛牢政治责任,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体现到能源工作各方面各环节,确保新时代能源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我们党领导的能源事业,归根到底要造福人民。现阶段,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人均用电量已分别达到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70%、80%,但人均生活用电量还不到40%,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用能方式、品质和服务水平也有较大提升空间。必须聚焦为民便民安民,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抓好能源安全生产,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带头做好稳价稳市,确保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必须提升清洁能源供应水平,更大力度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等民生工程,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充足能源供应和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
坚持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能源的重要性和能源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谁掌握了能源,谁就可能掌握发展空间、掌握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从历史维度看,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和保障基础,对于大国强国建设意义重大。从国际环境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能源供需格局发生深刻调整,能源安全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的优先关切。随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不断冲击全球能源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我国能源安全风险有增无减。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能源安全支撑作用,从全球化战略角度加强能源供应链产业链安全体系建设,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绿色能源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不断提升我国能源供应的韧性、可靠性、充裕性和可持续性。
走好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道路,必须以战略思维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当前,我国能源结构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煤炭时代的“过去”未去,化石能源时代的“现在”仍在,新能源时代的“未来”已来。到“十五五”时期,煤炭还将是我国的压舱石能源,石油是战略保持能源,天然气是重要过渡性能源,绿电、绿氢、核电等是主力接替性能源,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性选择。这要求我们必须瞄准能源强国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抓好能源安全、能源低碳、能源经济和能源科技“四大战略任务”,加快推动能源“不可能三角”转变为可持续发展“包容性三角”。
牢牢把握能源安全是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我国是世界第一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生产总量约占世界的1/5,消费总量约占世界的1/4,同时经济仍然保持着中高速增长态势,今后一个时期能源消费还将保持刚性增长。加之近年来极端天气多发频发,更热、更冷、更涝、更旱的极端天气轮番上演,能源总量保障、区域平衡、峰谷调节等问题凸显。如何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要坚持把国家能源安全放到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这个最大的战略中去谋划、去推进,立足我国基本“能情”,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实施新一代煤电升级行动,积极稳妥推进水电、核电等重大工程,加快建设煤制油重大战略项目及产业集群,持续加强能源安全运行预测预警,促进全国各区域、各时段能源生产消费协调平衡,保障能源运输大通道高效畅通,切实筑牢能源安全保障根基。
牢牢把握能源低碳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我国能源和工业活动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90%左右,电力行业占能源行业碳排放的40%—50%,碳减排压力很大。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必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破解发展环境、要素保障等方面的难题。与此同时,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公约谈判斗争激烈,博弈背后的实质更多关系到发展权与排放权的权衡。要积极适应能源转型需要,着眼“双碳”目标任务,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健全完善风电光伏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同步推进绿电比重提升和煤电低碳改造,持续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更好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牢牢把握能源经济是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好能源产业优势,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从国际、国内多次能源危机事件看,能源经济已成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既涉及不同区域能源开发利用布局优化、城乡供用能结构调整,也涉及不同能源品种的经济性、协调互补及产供储销各环节协同联动。现阶段,我国能源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能源系统整体成本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还存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价格传导不力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能源资源配置和效率效益提升。要加快推进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推动煤炭和电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中长期、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衔接,完善煤炭长协和电力中长期交易机制,有序扩大电力现货市场规模。健全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着力破解降碳与经济承受力的矛盾,推动实现转型成本公平分担和及时传导,引导各类经营主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牢牢把握能源科技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能源技术变革趋势,高度重视能源技术变革的重大作用”。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每次能源转型都伴随着科技进步推动主体能源更替升级、社会生产力跨越提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能否抓住机遇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对于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构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先发优势至关重要。我国能源科技的一些重要方向、重大工程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部分基础设施还存在受制于人的短板,技术“空心化”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动完善战略性能源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攻克关键共性、前沿引领、现代工程、颠覆性技术,打造自主可控的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突破大规模新型煤直接液化、自主知识产权新一代煤间接液化成套关键技术和产业链延伸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展绿氢制储运、氢氨耦合、风光火储一体化运行、低碳零碳燃料掺烧、钍基熔盐堆、煤基新型可降解材料、新一代二氧化碳经济捕集等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布局超导储能、核聚变、深部煤炭地下气化、深部地热、二氧化碳咸水层封存、高性能碳纤维等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场景建设,切实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走好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道路,必须全力彰显骨干能源央企新担当新作为
国家能源集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忠诚履行职责使命,展现“能源供应压舱石、能源革命排头兵”使命担当,努力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更大力量。
以煤炭煤制油气保能源安全。牢记“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等重要指示,深化煤炭战略资源布局接续和增储上产,建设4个亿吨级绿色生态智能矿区,拓宽疆煤出区和进口煤通道,兜住我国能源安全的底线。坚持“煤油气储、油化并举、平急结合”,健全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当好煤基油化新材料产业链链长,更好服务国家油品战略储备和应急能力建设。
以新一代煤电保电力系统稳定。牢记“决不允许再次发生大面积‘拉闸限电’这类重大事件”“加快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等重要指示,探索实施新一代煤电发展路径,以清洁低碳、高效调节、快速变负荷、启停调峰为主线任务,合理布局支撑性保障性电源,深化存量机组“三改联动”,提升全负荷低碳性、满负荷可靠性、宽负荷经济性、低负荷适应性、变负荷灵活性,不断增强系统稳定基础和保供能力。
以多元快速创新保可再生能源规模质量发展。牢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等重要指示,坚定推动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快速化、规模化、效益化和科学化发展,有序建设宁夏腾格里、甘肃巴丹吉林等“沙戈荒”大基地项目和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加快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着力打造大渡河、黄河上游、开都河、伊犁喀什河、西藏易贡藏布、金沙江上游等6个清洁能源基地,在实现新能源突破1亿千瓦装机的基础上,确保“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0%。
以一体化数字化国际化保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牢记“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快数字化转型”“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等重要指示,巩固拓展一体化运营优势,优化运输资源整合,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能源运输大通道,强化煤电协同、煤化协同、煤运协同、煤电与新能源协同、产融协同。加快数字化、平台化发展,做强做优国能e购、国能e商、国能e电、国能e链等四个千亿级生态化平台,加快建设工信部人工智能产业行业大模型领域链主企业。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四位一体”统筹推进优质资源、绿色能源、国际贸易、技术装备合作。
以大项目建设带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装备升级。牢记“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发挥重大投资项目带动作用”等重要指示,坚定“创新是企业的责任”的理念,紧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跟国家重大项目,紧接国家级研发平台,增强“非我不可”的担当,深耕“非常必要”的领域,坚定“非干成不行”的决心,坚决扛起“支撑能源转型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专项这一科技创新领先工程,在生态低损害、常态少人化、瓦斯低排放的煤炭绿色智能开发,支撑高比例新能源转型的煤炭灵活高效发电,可油化灵活切换、深度集成可再生能源的新一代煤制油气,大规模、安全、经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4个方向,形成一批领跑国际的科技创新成果,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和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加快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