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风机新模型颠覆贝茨极限?

2024-08-30 08:55  来源:风能专委会CWEA  浏览:  

日前,《自然·通讯》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麻省理工大学(MIT)工程团队的一篇有关风机叶轮的空气动力学模型的论文《风机叶轮空气动力学跨运行状态统一动量模型》(Unified momentum model for rotor aerodynamics across operating regimes),该研究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风电机组模型,被认为可在复杂的条件下提高风机的输出功率。

MIT官方新闻表示,该新模型仍然基于基础物理学原理,新理论旨在改进和优化目前应用的风电机组叶片的设计和运行,以及风电场的设计和风电机组的控制方式。

国内部分风电媒体报道称该理论模型颠覆了“贝茨极限”(Betz limit),也即风机最多只能利用59.3%的风能的基本理论。

该理论模型是否真的具有颠覆性?对风电产业未来又有多大影响?且让我们看看MIT团队官方新闻怎么说。

贝茨极限(Betz’s limit)是指在风能转换过程中,风力发电机最高可以达到的理论转换效率。根据这个理论,风力发电机的最大转换效率为59.3%,也就是说,无论风力多强,风力发电机最多只能将风能的约59.3%转换为电能。

一个多世纪以来,螺旋桨和风力发电机的设计一直采用成熟的空气动力学原理。然而,工程师发现这些原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极端条件下。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工程师根据经验观察添加了临时的 “修正系数”。

近期,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综合理论,称为统一动量模型(Unified Momentum Model)。该模型基于理论分析,并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建模的方法进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该理论可以精确描绘风电机组叶轮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即使在高压力、高速度或叶片在某个特定倾角等情况下也是如此。

领导该项研究的 Michael Howland 表示,他们团队开发的工程模型,是一种快速运行工具,旨在为加快风电样机的设计、控制和优化工作。MIT团队建模的目的是为风能研究领域找到方向,以便更积极地开发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风电机组的性能并提高可靠性。

新模型有助于优化风电场的布局和运行,从而提高发电量并降低成本。

这一新模型最令人兴奋的一点是它具有立即应用的潜力。这意味着风电场将能够实时优化现有的风电机组设置,而无需任何硬件的更新。这有助于在确保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功率输出。

Howland补充说,这一点正是令人兴奋的地方,因为新方法有可能对整个风电价值链产生立即和直接的影响。

新模型克服了以前的局限性

以前的模型被称为动量理论(momentum theory),该理论是在 19 世纪提出的,一直被广泛使用。然而,当涉及到更大的风力和更高的速度时,该理论就有了局限性。

新模型通过结合全面的计算空气动力学建模,为动量进行建模,从而解决了这些制约因素。

MIT在其对外新闻稿中强调了旧模型的一些局限性。

转子(螺旋桨、叶轮等)如何与其流体环境(如空气、水或其他物质)相互作用的最初模型是在 19 世纪晚期提出的,这一模型被称为动量理论(momentum theory)。利用这一理论,工程师可以从给定的转子(或叶轮)设计和配置入手,确定该转子可以产生的最大功率,反之,如果是螺旋桨,则计算需要多少功率才能产生给定的推进力。

Howland表示:”动量理论方程是在风能教科书上首先会接触到的内容,也是在课堂上讲授风能时首先会谈到的内容。根据这一理论,物理学家阿尔伯特·贝茨(Albert Betz )在 1920 年计算出了理论上能从风中提取的最大能量。这个能量被称为贝茨极限(Betz limit,),即最大不超过风能的 59.3%。

Howland 表示,就在该理论提出几年后,其他人发现贝茨极限有问题,即在叶片旋转速度更快或叶片角度不同的情况下,当推力更大时,动量理论就会“以一种非常戏剧性的方式”崩溃。

该理论不仅无法预测较高转速或不同叶片角度时推力的变化量,甚至也无法预测推力的变化方向。理论认为,在超过一定转速或叶片角度时,推力应该开始下降,而实验却显示相反的情况——推力会继续增加。

Howland 认为这不仅是量上的错误,更是质上的错误。

此外,当转子(或叶轮)与气流之间存在任何错位时,该理论也会失效。Howland 表示这种失效的情况在风电场中“无处不在”,因为风电机组需要不断根据风向变化进行方向的调整。

事实上,Howland 和他的团队在2022 年发表于《自然·能源》杂志的一篇较早的论文《基于预测模型的集中式风电场运行方法可提高公用事业级风电场发电量》(Collective wind farm operation based on a predictive model increases utility-scale energy production)中就已发现,在风电场内,故意使一些风电机组相对于进入的气流方向略微进行错位,可以减少对下游风电机组的尾流干扰,从而显著提高风力发电场的整体功率输出。

上图为一个集中式风电场的流量控制概念。现有公用事业规模的风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只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各自的发电量,从而产生湍流(紫色表示),这种湍流会降低下风向风电机组的发电量。采用全新的集中式风电场控制系统可偏转风电机组产生的湍流,从而减少这湍流带来的影响(如橙色所示)。据介绍,该系统在印度应用在一个拥有三台机组的阵列中,使得发电量提高了 32%。

过去,工程师们在设计风机叶片的外形、风电场中风机的布局或风电机组的日常运行计划时,都是根据一些风洞试验和风电场运营经验,在原有数学公式的基础上进行临时调整,但并没有明确的理论依据。

与此不同的是,为了得出新的模型,MIT研究小组利用详细的空气动力学计算模型分析了气流与风电机组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发现,最初的模型假定叶轮后面的气压下降会在下游不远处迅速恢复到正常的环境压力。但事实证明,随着推力的不断增加,“这种假设越来越不准确”。

Howland 表示,这种不准确性发生在非常接近贝茨极限点的地方,一般而言,贝茨极限点理论上可以预测风电机组的最大性能,该点也是风机运行时的理想状态。

但MIT团队发现,贝茨关于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的预测,实际上在团队认为的可以使风机功率最大化的运行设定点的 10% 范围内,理论就完全失效了。

而通过建模,MIT研究团队还找到了一种方法来弥补原始公式对一维建模的依赖,此前的一维建模条件下是假设叶轮/转子始终与气流方向精确对齐的。为此,他们还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为预测航空航天应用中三维机翼的升力而开发的基本方程。

研究人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他们称之为统一动量模型(unified momentum model)的新模型,然后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建模(CFD modeling)方法对其进行了验证。在尚未发表的后续工作中,该团队还正在利用风洞和现场测试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基本理解

新的公式的一个很有趣的结果是,它改变了贝茨极限的计算方法,公式显示,可以提取比原有公式预测更多的功率。

虽然这并不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变化只有百分之几的量——但有趣的是,MIT的最新理论表明,拥有百年经验法则的贝茨极限理论值因为新的理论的出现实际“被修改了”。

Howland 特别强调,这一理论可以立即派上用场。新的模型展示了如何从与气流错位的风电机组中获得最大功率,而贝茨极限理论无法解释这一点。

特别是,只需控制单个风电机组和风机阵列有关的方位,而无需对风电场现有硬件进行任何修改即可实现。

事实上,根据Howland及其团队两年前的研究,这种提升发电量的方法早已经实现了,也即只需要研究风电场中风电机组之间的尾流相互作用,且是以现有的经验公式为基础的提高发电量的方法。

Howland表示,最新论文中的突破是该团队之前优化公用事业规模风电场工作的自然延伸。此前的分析过程中,团队看到了现有方法在分析风电机组的作用力和预测发电量方面存在的不足。这是因为,利用经验主义进行的现有建模方法无法完成工作。

在风电场中,由于尾流效应,单个风电机组会消耗邻近风电机组的部分能量。精确的尾流建模方案不仅对设计风电场的风机布局非常重要,而且对风电场的运行也非常重要,该方案可以决定如何设定阵列中每个风电机组的角度和速度。

Howland说,直到现在,即使是风电场运营商、制造商和机组叶片的设计者,如果不使用经验修正,他们也无法预测风电机组的功率输出到底会多大程度上受到特定变化(如与风的角度)的影响。“这是因为没有相关的理论,这这也是我们团队所做的工作。”

Howland表示,团队的新理论可以直接告诉客户,在没有任何经验修正的情况下,该如何实际操作风电机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风机的功率。

由于流体的流态类似,因此该模型同样适用于飞机或船舶的螺旋桨,以及潮汐或河流涡轮机等以水流做动力的涡轮机。虽然本次研究中并没有关注到这些领域,但在理论建模过程中有涉及。

新理论以一组数学公式的形式存在,用户可以将其纳入到自己的软件中,也可以从 GitHub 上免费下载开源的软件包。(https://github.com/Howland-Lab/Unified-Momentum-Model

该项研究工作为霍兰德实验室(Howland Lab)两个正在进行研究的其中一项的阶段成果,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西门子歌美飒可再生能源公司的支持。该实验室由MIT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助理教授Michael F. Howland负责。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金风科技阎闯:定制化抗冰冻方案,解决风电行业“季节性难题”

金风科技阎闯:定制化抗冰冻方案,解决风电行业“季节性难题”

近日,第五届中国风电叶片运维及回收利用高峰论坛在湖南株洲召开。金风科技全资子公司金风慧能副总经理阎闯发表《在役机组叶片抗冰冻技术探索与实践》主题演讲。阎闯指出,秋冬季节我国南方地区易发生冻雨结冰天气,雷电、低温、覆冰给风电机组带来的机械和电气损坏会直接影响风电场的发电效率。因此,叶片抗冰冻技术是风电行业规避季节性难题的关键抓手。近年来,我国寒潮天气频发,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高。叶片结冰后,其疲劳载荷增加,乃至产生机...
《风能发电系统 风力发电机组自动消防系统技术规范》等两项风电国标在桂召开

《风能发电系统 风力发电机组自动消防系统技术规范》等两项风电国标在桂召开

9月12日,由全国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风标委)组织,国能国华(广西)新能源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风能发电系统 风力发电机组自动消防系统技术规范》和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风能发电系统 风力发电机组绿色拆解通用技术要求》两项国家标准启动会在南宁顺利召开。来自整机及零部件制造商、检测认证机构、高校和风电开发商等39家单位共70余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北京乾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日本公司将研究浮动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日本公司将研究浮动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日本企业计划共同研究浮动垂直轴风力机 ,这将被视为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下一代技术。  一个日本联盟已被选中进行大型浮动垂直轴风力涡轮机的可行性研究。这是日本新能源和工业技术发展组织(NEDO)努力推进浮动海上风力技术的一部分。  该联盟由信天翁技术有限公司、电力开发有限公司、东京电力公司控股有限公司、川崎Kisen Kaisha有限公司和住友重工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组成。  这项可行性研究旨在验证大型商用垂直轴(浮动轴)风...
英美合作研究动态偏航技术,利用风机共享数据提高发电效率3%

英美合作研究动态偏航技术,利用风机共享数据提高发电效率3%

英国 RES 公司和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NREL) 达成合作,共同推出致力于提升风电机组能效的动态偏航(Dynamic Yaw)技术 ,双方表示,通过风电机组共享数据的系统方法可加强对风机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风电机组的性能和风电场效率,效率提高可达1~3%。RES和NREL的合作包括RES 负责将 NREL 的创新风能技术推向市场,授权并部署创新的数字化动态偏航技术;双方的合作将利用 NREL 在风能领域的研发能力,进一步推动 RES 的可再生能源专业技术和为风...
中国水电四局福清公司再获一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中国水电四局福清公司再获一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近日,中国水电四局福清公司申报的《一种海上风电钢管桩室外焊接作业平台》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截至目前,福清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共两项。《一种海上风电钢管桩室外焊接作业平台》属于风电钢管桩焊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装置不能自适应不同直径的钢管且焊接不快速均匀、不能保证焊接效果的技术问题。该平台包括框架和运输车,框架是由两个支腿和设置在两个支腿上的横梁组成,框架的内部设置有三角板,三角板的直角端与框架...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