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顶层设计逐步完善,乘着政策东风,节能环保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们试着从历年政府工作报告、行业整体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展开分析,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节能环保行业取得的成绩。
从历年政府工作报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节能环保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政策引导对节能环保行业来说至关重要。对此,我们将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汇总起来并分析,从中一窥整个节能环保行业的发展脉络和方向。
图1生态环保主题词频次分布(次)
从2011年到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节能”“环保”“污染”“绿色”等生态环保主题的词汇出现的次数不尽相同(见图1)。其中,“节能”的频次在2012年达到顶峰,之后总体减少;“环保”的频次总体上稳中趋降,但在2015年有一个小高峰;“污染”的频次在2015年和2017年均有显著上升,尤其是2017年提及较多;“绿色”的频次在2016年达到顶峰。这些词汇背后代表的,便是整个节能环保行业发展理念和重心的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有词汇出现的次数均有所下降。这种下降并不代表政府不重视生态环保,相反却恰恰体现出了政府的坚决态度,即生态环保不是一个短期的突击行为,而是一个稳定的、常态化的行为。
图2政府工作报告对环境问题的描述
在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环境问题的描述部分(见图2),从2011年开始,政府工作报告对环境问题的描述从“约束”“缺点”“不足”改为“尖锐”“严重”,2017年用了“严峻”这个词,2018年用了“不满意”一词。
图3政府治理决心与生态环保产业的地位描述
在表达政府治理决心的内容部分(见图3),从“加强”到“大力加强”再到“铁腕治理”,从“推进”到“强力推进”再到“全面推进”,语气的加重说明了政府对节能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是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
从细分领域来看,根据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统计分析,政府总体关注节能、新能源、环保、生态治理四个大的领域,并注重各领域以及跨行业的协同性。
在节能领域,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要壮大节能行业自身,还要推进工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节能的发展;在能源领域,强调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尤其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在治污领域,指出大气、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已初有成效,更强调严格执法和重点防治;在生态环保领域,提出并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就各个细分领域来讲,政府对节能环保行业的整体政策部署呈现出纵深发展、全方位开花的局面。
事实上,政府工作报告也从侧面反映了节能环保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从2011年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至今,整个行业产值从2011年的2.3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5.8万亿元,年复合平均增长率约为16.7%。在整个经济形势较为严峻的大环境下,节能环保行业的整体增长速度可以说较为喜人。
从环保、环境与生态三个层次看党的十八大以来节能环保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除了政策的利好,旺盛的市场需求也催生了一批企业,催生了多种多样的竞争模式。从节能环保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将行业依次分为环保、环境与生态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环保。上世纪90年代,外资企业大量进入中国的水务市场,这一时期“环保”的概念开始进入大众视野。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的支柱产业,企业成为政府、资本市场的宠儿。
这一时期的企业侧重于跑马圈地,以一个一个的单体项目拓展为核心,其产业链条是常见的投建运模式,围绕投建运模式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打通以及纵向的深度融合,加之大量项目的涌现,诞生了一批大型环保企业。这些大型环保企业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业务主体由多个持续经营的项目公司或者工程项目组成,覆盖区域辽阔,人员庞大,产业链较为纵深。
第二层次是环境。环境与环保虽一字之差,但含义不同。笔者以为,环境层次的核心是指某一个区域内的综合环境治理,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环保项目。这一阶段的起始时间应该在2015年,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发布,流域治理项目兴起。
环境问题的解决不同于环保项目问题的解决。第一层次的环保企业,主要解决的是某一个类型的环保项目,而流域治理并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水体修复,而是涉及到某一个区域内包含水、固、气,覆盖市政、工业等多领域的较为综合的环境治理。
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在一定区域内实施的、由若干个不同细分领域环保项目构成的流域治理,才可算作是环境层面的节能环保产业项目,即其带有区域性、综合性的基本特点,目的是解决区域内环境问题,实现整体环境的改善。
因此,这类项目通常是区域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以流域治理为代表,体现的是区域内的综合环境解决方案。这一层次的问题解决,更看重对各类资源的整合,对资金要求极高,产融结合、产业链整合等是这类企业的常见“打法”。
第三层次是生态。这一阶段的起始时间约在2017年。关于生态的定义,我们认为是第二层次的环境与政府倡导的产业发展相互结合的一种形态,是对一个区域的综合性开发,包含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两个维度。
这一阶段的项目以流域治理或者区域环境治理,加上根据所在区域资源禀赋进行定制化的深度产业开发为核心,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相互影响,交互进行。这一层次的项目更注重于模式创新与资源整合,对资金的需求量极大,对环境综合治理能力、产业开发运营能力等要求更高,金融成为这一层次企业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与手段。
如何理解第三层次与第一、二层次的不同之处?那就要明白政府的需求所在,不仅要治理好环境,还要发展经济。过去在环境保护初级阶段,政府为了环保达标不得不牺牲部分经济利益,对环境违法企业进行严厉处理,但处理过后的产业空间谁来弥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什么是美好生活?笔者以为至少需要满足老百姓安居乐业的需求。安居,要有好的生存环境;乐业,要有好的产业发展。不难看出,政府的需求非常明确,衍生的市场机会就是环境治理加上产业开发,目前的环保企业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不少跨界的、强有力的企业如中交集团、华夏幸福等正在尝试深度参与这一市场。
目前,三个层次的企业都存在,且预计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维持这种低、中、高三个层次并存的局面,但从市场规模、发展前景来看,第三层次要优于第二层次,优于第一层次。
党的十九大以后节能环保行业的发展走向
笔者预计,党的十九大以后,整个节能环保行业发展将呈现出从基础问题向深层次问题解决转换、从单一项目向系统化转换、从“唯GDP”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转换三个大的走向。
从基础问题向深层次问题解决转换,主要是指党的十九大以前,环境问题的治理主要是那些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如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PM2.5防治等。其中,大气治理受到的关注程度最高,就是因为其与老百姓的关联程度最高。
还有一些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如土壤污染、危废处理等等,这些问题一方面与老百姓比较遥远,受到的关注度较低,另一方面解决起来难度高,成本也高,但却是必须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这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不仅要克服技术方面的困难,还要创新商业模式,否则完全依赖政府付费将给财政带来巨大的支付压力。
从单一项目向系统化转换,主要是指从原来一个一个的单体项目向区域化、综合性的系统化解决方案转换。一个城市、一个流域内的环境治理,仅仅依靠几个浅层面的单体项目是无法彻底解决环境问题的。对于最大的采购方,也是环境治理的第一责任方来说,其迫切希望所辖范围内的环境问题能够彻底根治,毕竟单体项目的良好未必意味着整个区域环境的良好。
从市场化及效率最优的角度来看,笔者以为,政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区域环境整体良好,因此未来更多的政府将借鉴流域治理模式,对区域化的环境治理提出新的要求。此外,将大量的零散项目集中起来治理,也将成为一种趋势。比如说,是否可以有一个供应商全面负责工业园区的环境治理,政府只监督园区最终的治理效果,而不是分别监督工业废水、VOCs、危废等若干个供应商。
从“唯GDP”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转换,主要是指未来将从要经济不要生态环保,转变为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全面融合的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经济发展初期,我们的选择是要金山银山,忽略了绿水青山。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地方抱怨环境保护影响了经济发展,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两山论”的最终方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未来的城市建设、区域开发都将是环境与产业共生共融,满足老百姓安居乐业的需求。
总的来看,党的十九大给节能环保行业发展注入了有生力量,机会无处不在,创新时时可见,未来生态环境与经济将不断协同发展,实现百姓美好生活、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作者系和君咨询资深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