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能源部:到2040年,波罗的海沿岸六国将打造2500公里氢能源走廊
2024-09-11 13:45 来源:环球时报 浏览:
据立陶宛《商业日报》9日报道,立陶宛能源部当天表示,到2040年,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和德国等六国,将通过一条长2500公里的绿色氢能源走廊串联起来。
根据北欧和波罗的海天然气传输系统运营商9日完成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北欧-波罗的海氢能走廊每年可运输270万吨氢燃料。该走廊将成为欧洲首批运营的跨境氢项目之一,预计到2050年每年可减少37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立陶宛能源部部长戴纽斯·克赖维斯称,“氢是整个绿色能源转型的核心,没有它,工业和运输部门的脱碳是不可想象的。”他还表示,估计到2050年,立陶宛将成为波罗的海地区绿色氢生产和出口的领先者之一,规划中的走廊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关键措施。
标普全球网站9日称,北欧—波罗的海氢能走廊是欧洲氢能主干网的一部分。欧洲氢能主干网计划到2030将建成28000公里长的专用氢气管道网络,到2040年将扩展到28个欧洲国家共53000公里。该计划得到了31家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商的支持。北欧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多余的水力和风力发电,通过水电解生产氢气,并可以通过管道将氢气出口到德国等高需求中心,预计德国将需要大量进口氢气才能满足预期需求。
北欧—波罗的海氢能走廊项目合作伙伴于2022年12月签署合作协议。2023年4月,欧盟委员会授予该项目共同利益项目地位,使其能够获得欧盟资金并加快审批速度。有关报告称,该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提高供应来源的多样性,增强波罗的海地区和欧洲能源安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据立陶宛《商业日报》9日报道,立陶宛能源部当天表示,到2040年,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和德国等六国,将通过一条长2500公里的绿色氢能源走廊串联起来。根据北欧和波罗的海天然气传输系统运营商9日完成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北欧-波罗的海氢能走廊每年可运输270万吨氢燃料。该走廊将成为欧洲首批运营的跨境氢项目之一,预计到2050年每年可减少37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立陶宛能源部部长戴纽斯·克赖维斯称,氢是整...
立陶宛能源部近日宣布,将于2024年11月18日重新启动该国第二次海上风电招标,以授予规模达700MW的海上风电项目。今年年初,立陶宛国家能源监管委员会(NERC)启动了该国第二次海上风电招标。但由于仅有一家开发商参与投标,该国在今年4月终止了招标程序。根据最新计划,立陶宛能源部预计将于2025年4月15日公布合格投标人名单,于2025年6月公布中标者。据了解,立陶宛计划建造两座海上风电场,其总装机容量为1.4GW,建成后产生的可再生能源可满足立陶宛目...
立陶宛能源部近日宣布,针对波罗的海7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的第二次招标将重新设定日期,此举是在今年4月首次招标过程因缺乏合格投标而暂停之后作出的决定。今年年初,立陶宛国家能源监管委员会(NERC)启动了该国的第二次海上风电招标,旨在寻找一家开发商来建设一座700兆瓦的海上风电场。然而,由于仅收到一份投标,立陶宛在4月决定中止该招标流程。现在,立陶宛能源部已公布计划,将于2024年11月18日重新启动招标程序。预计合格的投标人名单将于明年4...
立陶宛《2021-2030年核设施与放射性废物管理发展方案》提出,该国的长寿命放射性废物将在临时储存设施中存放,直至其运营期结束,届时将在地质处置设施(GDF)中进行最终处置。这座处置库——一个特别设计的位于地下数百米深处的结构——预计将于206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立陶宛的放射性废物和乏燃料主要来自2009年停止运营的伊格纳利纳核电站,以及医疗、工业和研究领域。目前,乏燃料和长寿命放射性废物被储存在临时地上储存库中,这些储存库的设...
立陶宛议会通过了最新版2050年国家能源独立战略(NEIS),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完全能源独立,生产满足自身需求的能源并将其出口。该战略有四个主要目标:(1)确保向所有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2)为立陶宛和该地区实现100%气候中性能源;(3)向电力经济转型并发展高附加值的能源产业;(4)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能源资源。立陶宛预计,到2050年电力消耗预计将增长6倍以上,从目前的12TWh需求增加到预计的74TWh。为了实现2050年实现100%碳中和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