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
近日,据工信部修订形成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显示,对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的选址、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节能评估、研发及工艺改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欧盟新电池法也对电池循环回收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企业设定最低回收率及材料回收目标。
锂被誉为“白色石油”,在新能源车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锂资源的自给率低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与风险。
咨询机构EVTank统计显示,2023年国内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为62.3万吨,而我国自2018年起开始进入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阶段,截至2023年,废旧动力电池“退役”量超过58万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预计到2030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将达到350万吨。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岩表示,目前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预计到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达1406亿元,比2022年实际市场规模增长近9倍。
中信证券在一则研报中指出,电池回收是典型的新能源后周期行业,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来动力电池装机量的持续提升,对后续电池回收的增长空间起到强力支撑,考虑到6至8年的电池服役周期,叠加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预计退役电池的规模化放量拐点将至,预计2030年全球退役电池回收量有望达到831GWh,市场空间超千亿元。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数据也显示,2025年我国需要回收的废旧动力电池容量预计将达到137.4GWh,超过2020年的5倍。中信证券预测,2027年全球电池回收行业市场空间将超1500亿元。
在这个千亿级的蓝海市场中,资本纷纷涌入。储能早知道注意到,比亚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天赐材料、德方纳米、国轩高科、孚能科技、中创新航和瑞浦兰钧这10家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在2023年ESG报告中披露其在电池回收业务开展的工作。
宁德时代在其ESG报告中详细披露了电池回收业务成果。宁德时代子公司邦普循环全年回收10万吨废旧电池并再生1.3万吨碳酸锂,镍、钴、锰回收率达99.6%,锂回收率达91.0%。报告期内,邦普循环提出再生材料追溯方法及再生材料标准,联合多方发布了动力电池回收碳足迹综合权益方法学;
国轩高科的ESG报告显示,公司每年可处理5万吨废旧电池及1万吨报废极片,电池全组分元素综合回收率>92%。
中创新航则实现了厂内回收利用大部分电极主材的残次品和生产废料。
比亚迪已在上海和广东建立回收工厂,总年产能达1.3GWh。
瑞浦兰钧温州基地全年已成功处理相关有价废弃材料超9000吨。
孚能科技则增加了NMP回收比例,在模组设计中降低灌胶设计。
欣旺达也在布局电池回收,打造退役电池智能化回收体系。
亿纬锂能建立了从废旧锂电池到化学材料再到电池材料的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
事实上,除了专业的动力电池企业在布局电池回收外,还有格林美和广东邦普等专业回收公司。
然而,大多数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还处于布局阶段,回收电池的梯次利用技术不成熟,无法进行大规模推广。
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25日,国内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数量超18万,其中大部分是注册规模较小、注册资金小于50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行业内仍存在诸多挑战。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规范,这一领域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