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unhofer-ISE 制造的硅钙钛矿串联电池
采用现有技术在工业制造的硅太阳能电池表面形成的纹理由微米级的金字塔形凸起组成,旨在改善入射光的引入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反射损失。与此同时,该结构也是“对串联的第二个子电池的挑战”,Fraunhofer ISE 钙钛矿材料和界面组组长 Juliane Borchert 说。需要“特殊方法”来均匀地涂覆钙钛矿层。研究小组正在研究气相沉积和湿化学沉积的结合。
据了解,采用这种混合工艺生产的电池中不仅融入了两个研究项目的成果,即“PrEsto”(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可扩展工艺技术的开发)和“MaNiTU”(可持续发展材料)转换效率最高的串联太阳能电池),同时还与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进行了“密集交流”。
经弗劳恩霍夫 ISE 的“CalLab”认证,测得的效率为 31.6%。对于我们现在取得的成果,“我们专注于钙钛矿顶部电池,”Juliane Borchert 说。最重要的是,钙钛矿层和电子传导层之间的钝化得到了优化。该团队预计“通过改进硅子电池,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