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新闻

能源界网为您提供能源领域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科学家资讯,科学家视频,以及科学家相关的最新动态。
RWE 与领先的海洋科学家合作,采用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监测其 Kaskasi 海上风电场的生物多样性

RWE 与领先的海洋科学家合作,采用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监测其 Kaskasi 海上风电场的生物多样性

为期三年的SeaMe项目采用了尖端的监测技术,包括环境 DNA 采样以及无人机和自主水下航行器,均配备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摄像头。同时整合所有收集到的数据将能够监测 Kaskasi 海上风电场内的生态系统,目标是降低监测的碳强度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研究合作伙伴包括奥尔登堡大学亥姆霍兹功能性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所、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亥姆霍兹极地和海洋研究中心、BioConsult SH、DHI A/S 和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作为...
10-30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创造新超重元素的方法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创造新超重元素的方法

宇宙中最重的元素是什么?有无数种元素吗?超重元素在哪里以及如何自然产生?已知最重的元素是铀,质子数为 92(原子序数为Z)。但科学家已成功合成超重元素,最高可达铊,其原子序数为 118。紧随其后的是铊,质子数为 116;铊,质子数为 117。所有元素的半衰期都很短,即元素原子的一半衰变所需的时间,通常不到一秒,有些甚至短至一微秒。制造和检测这些元素并不容易,需要强大的粒子加速器和精密的测量。但生产高 Z 元素的典型方法已达到极限。为此,一组...
10-28
科学家评估固定单轴光伏组件的散热因素

科学家评估固定单轴光伏组件的散热因素

南非斯泰伦博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长期实验,研究固定倾斜(FT)和单轴跟踪(SAT)光伏组件中的散热因素。我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开发了 SAT 开放式机架光伏系统的散热系数,通讯作者 Hannes Pretorius 博士告诉 《光伏》杂志。虽然之前的研究已经量化了 FT 的散热系数,但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项专门为 SAT 系统提供散热值的研究。研究人员重点研究了恒定散热系数 (U0) 和风相关散热系数 (U1),流行的 Faiman 模型使用该系数来计算模块温...
10-26
印度科学家分析出地面双面光伏系统最佳倾斜角度为30度

印度科学家分析出地面双面光伏系统最佳倾斜角度为30度

印度韦洛尔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研究了倾斜角度对部署在白色地面上的双面光伏系统发电的影响。分析是通过在今年 2 月的晴天期间,连续调整印度制造商 Loom Solar Pvt. Ltd. 提供的 440 W 双面单晶 PERC 面板的倾斜角度来进行的,该面板部署在研究所的屋顶上,从 0 度到 90 度,在上午 9:00 到下午 5:00 之间每隔一小时进行一次测量。我们选择了八个不同的倾斜角度,范围从 0°(水平)到 90°(垂直),学者们解释道。这些极端位置提供了不同的背...
10-22
科学家首次使用夸克和胶子特性的模型来描述原子核的特性

科学家首次使用夸克和胶子特性的模型来描述原子核的特性

研究人员第一次能够应用理论模型通过夸克和胶子来描述原子核的性质。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仅使用质子和中子来实现此目的。自从发现原子核的主要成分:质子和中子以来,已经过去了近 100 年。它们最初被认为是不可分割的,但在 20 世纪 60 年代,科学家们推测,当在足够高的能量下进行探测时,质子和中子将揭示它们的内部结构——由胶子永久地结合在一起的夸克的存在。很快,夸克的存在就被实验证实了。然而,当原子核中只能看到质子和中子时,没有人能够...
10-18
应用前景广阔!我国科学家实现全固态电池材料新突破

应用前景广阔!我国科学家实现全固态电池材料新突破

9月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该所武建飞研究员带领的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研发出用于全固态锂硫电池的新型硫化锂正极材料,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每千克。该研究为开发高能量密度的全固态电池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与目前已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其能量密度高出1倍有余,且成本更低。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mall》。双掺杂硫化锂正极全固态电池的性能。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供图硫...
09-04
斯坦福大学科学家设计基于二硒化钨的二硫属化物太阳能电池

斯坦福大学科学家设计基于二硒化钨的二硫属化物太阳能电池

由斯坦福大学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制造工艺,可以可扩展的方式制造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TMD) 太阳能电池,从而使其更接近商业化生产。TMD 是一种二维材料,具有出色的半导体特性和高光吸收系数。这使得它们适合生产半透明和柔性太阳能电池,并有望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电动汽车和可穿戴电子产品,这些领域非常需要轻质、高功率重量比和灵活性。该研究的通讯作者 Koosha Nassiri Nazif表示:我们开发了一种可扩展、适合大规模生产...
08-27
俄中科学家研制出新型制氢催化剂

俄中科学家研制出新型制氢催化剂

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TPU)与吉林大学(中国长春)的科学家共同研制出一种用于从水中制取氢气的有效且长寿命催化剂。据研发者称,新型催化剂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是同类更贵产品的七倍,这有助于提高从水中制氢的产量,用于化学工业和燃料制造。成果发表在《iScience》期刊上。近年来,氢越来越被视为一种能源载体,因为与化石燃料相比,它具有许多优点。工业规模的低成本制氢通过电解(电流通过时水分子分裂)进行。然而,这一过程需要催化剂——可以...
08-12
科学家开发出能将阳光和水转化为清洁能源的非凡材料

科学家开发出能将阳光和水转化为清洁能源的非凡材料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材料,它具有将阳光和水转化为清洁能源的非凡能力。由 OSU 理学院的 Kyriakos Stylianou 领导的一项合作创造了一种光催化剂,这种催化剂能够高速、高效地生产氢气,氢气可用于汽车燃料电池以及包括氨在内的多种化学品的生产、金属提炼和塑料制造。Stylianou的研究重点是被称为金属有机框架(通常简称为MOFs)的多孔结晶材料。MOFs 由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组成,周围环绕着有机"连接"分子,具有纳米级的孔隙和...
07-31
新矿物+2!我国科学家最新发现→

新矿物+2!我国科学家最新发现→

6月29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包钢集团联合对外发布:白云鄂博矿发现两种新矿物——“鄂博铌矿、翟钪闪石”。这是白云鄂博发现的第19种和第20种新矿物,为我国战略性关键金属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06-30
俄罗斯科学家开发出借助细菌清理油井的技术

俄罗斯科学家开发出借助细菌清理油井的技术

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新闻处24日表示,该校和俄罗斯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下属的俄罗斯“矢量”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国家科学中心的科研人员取得了俄罗斯首项借助细菌清理油井的技术专利。
06-25
无需CCS!俄罗斯科学家提出在气井内生产氢气的全新方法

无需CCS!俄罗斯科学家提出在气井内生产氢气的全新方法

俄罗斯科学家团队提出了一种在气井内生产氢气而不将碳分子带到表面的新方法,如果得到证实,这将消除对昂贵的碳捕获和储存(CCS)技术的需求。
06-12
固废科学家的低碳发展之路——康恒环境亮相第二届上海碳博会

固废科学家的低碳发展之路——康恒环境亮相第二届上海碳博会

作为全球领先的环境综合服务提供者,康恒环境积极参与第二届上海碳中和博览会,在E4馆青浦展区,康恒环境展示了低碳环保的固废科学家形象,介绍了低碳静脉产业园协同处置、余热回收与供热、碳排放在线监测等先进固废处理技术,积极宣传低碳环保理念。本次展会接待了社会各界观展人士500余人,进一步扩大了康恒在固废处置行业的品牌效应。让我们一起走近康恒环境,共享绿色生活。深耕环保领域 减少地球碳吸双碳目标下,固废处理行业持续深化自身绿色...
06-12
美国科学家展示效率高达25%的钙钛矿-镉叠层太阳能电池

美国科学家展示效率高达25%的钙钛矿-镉叠层太阳能电池

美国托莱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四端(4T)叠层太阳能电池,其顶部器件依赖于禁带宽度可调的钙钛矿吸收层,底部电池使用商业化的窄带隙碲化镉(CdTe)吸收层技术
05-24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无需“插电”的发光发电纤维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无需“插电”的发光发电纤维

该校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出集无线能量采集、信息感知与传输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智能纤维,由其编织制成的纺织品无需依赖芯片和电池便可实现发光显示、触控等人机交互功能
04-07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334 下一页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