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泄漏新闻

能源界网为您提供能源领域最新的管道泄漏新闻,管道泄漏资讯,管道泄漏视频,以及管道泄漏相关的最新动态。
河北三河市燕郊镇爆燃事故原因初步判断为燃气管道泄漏

河北三河市燕郊镇爆燃事故原因初步判断为燃气管道泄漏

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爆燃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刘福来介绍,爆燃事故原因初步判断为燃气管道泄漏
03-15
芬总统:连接芬兰和爱沙尼亚的天然气管道泄漏或由“外部活动”造成

芬总统:连接芬兰和爱沙尼亚的天然气管道泄漏或由“外部活动”造成

近期,芬兰和爱沙尼亚之间的天然气管道因发生泄漏关闭,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当地时间10日表示,该泄漏事件可能是由“外部活动”引起的
10-13
加拿大TC能源公司:美加重要输油管道泄漏事故由老化裂缝引起

加拿大TC能源公司:美加重要输油管道泄漏事故由老化裂缝引起

据彭博社当地时间4月21日报道,加拿大TC能源公司称,去年该公司“拱心石”(Keystone)石油管道发生的重大泄漏事故是由管道老化出现裂纹造成的
04-22
美国内华达州州长宣布该州因燃料管道泄漏进入紧急状态

美国内华达州州长宣布该州因燃料管道泄漏进入紧急状态

据美国广播公司(ABC)当地时间2月11日报道,美国内华达州州长乔·隆巴多10日晚宣布,该州因燃料管道泄漏事件而进入紧急状态
02-13
普京证实:俄方获准参加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现场调查

普京证实:俄方获准参加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现场调查

俄罗斯总统普京10月31日证实,俄方获准参加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现场调查。
11-02
克里姆林宫:对北溪管道泄漏事件的调查是为了诬陷俄罗斯

克里姆林宫:对北溪管道泄漏事件的调查是为了诬陷俄罗斯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表示,对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的调查旨在错误地指责俄罗斯。
10-19
波兰官员:“友谊”输油管道泄漏可能事发偶然

波兰官员:“友谊”输油管道泄漏可能事发偶然

 当地时间10月12日,波兰政府负责战略能源基础设施的国务秘书马泰乌什·贝格尔(Mateusz Berger)表示,没有理由推断泄漏是由蓄意破坏造成的。同日,波兰国内安全局发言人扎伦(Stanislaw Zaryn)表示,本次泄漏事件的规模不足以威胁到波兰的安全,但是“欧洲正在面临的这些事件表明,必须彻查此类泄漏事故,这也是我们需全力、尽快确定最终调查结果的原因”。
10-13
北溪管道泄漏加剧气候灾难背后:这种气体的温室效应是CO2的80倍

北溪管道泄漏加剧气候灾难背后:这种气体的温室效应是CO2的80倍

近日,北溪输气管道天然气泄漏事件成为了舆论焦点,因为北溪管道的受损泄漏不仅让能源供给原本就捉襟见肘的欧洲人民雪上加霜,不断往外奔涌冒泡的天然气,也引发了人们对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担忧。
10-11
俄将考虑对“北溪”管道泄漏进行单独调查

俄将考虑对“北溪”管道泄漏进行单独调查

当地时间7日,俄罗斯驻丹麦使馆表示,由于俄方没有被邀请参与对“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的调查,俄方将考虑对事件展开单独调查。
10-08
路透社:美侦察机曾在“北溪”管道泄漏点附近反复飞行

路透社:美侦察机曾在“北溪”管道泄漏点附近反复飞行

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两条“北溪”管道9月26日发生泄漏。根据瑞典官方10月6日发布的消息,初步调查显示泄漏事件是爆炸造成的。爆炸是何方造成的,目前仍不得而知。
10-08
美专家:美国最有可能是“北溪”管道泄漏的肇事者

美专家:美国最有可能是“北溪”管道泄漏的肇事者

新华社华盛顿10月3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前特别顾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种种迹象表明,“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最有可能的肇事者是美国。
10-07
俄否认制造“北溪”管道泄漏事故 欧盟认为事故是蓄意破坏导致

俄否认制造“北溪”管道泄漏事故 欧盟认为事故是蓄意破坏导致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8日对俄媒体表示,所谓俄参与制造“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是“可预见的愚蠢推测”。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同日发表声明说,所有信息表明,该事故是蓄意破坏造成的。
10-02
北约回应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

北约回应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

中新网9月29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29日,北约对“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件发表声明称,该管道受到了“蓄意、鲁莽和不负责任的破坏”。
10-02
俄外交部:“北溪”管道泄漏点位于美控制区域

俄外交部:“北溪”管道泄漏点位于美控制区域

当地时间9月29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的地点,位于美国情报机构所控制的区域。(总台记者 张誉耀
09-3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334 下一页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