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碳新闻

能源界网为您提供能源领域最新的脱碳新闻,脱碳资讯,脱碳视频,以及脱碳相关的最新动态。
VPS与临港新片区合作建立燃料检测实验室和数字脱碳平台

VPS与临港新片区合作建立燃料检测实验室和数字脱碳平台

VPS表示,已于10月29日与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协议。据披露,该公司打算建立一个燃料测试实验室和一个数字平台,以支持可持续燃料解决方案的发展,包括绿色甲醇、液化天然气和传统燃料。新设施将提供测试、检验和认证服务,旨在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数据洞察来推动环境可持续性并帮助航运业加速向清洁燃料的转型。VPS 在船用燃料测试行业拥有超过 40 年的经验,通过五个实验室开展运营。...
11-06
德国下萨克森州绿色航运能力中心获新资金推动海运脱碳

德国下萨克森州绿色航运能力中心获新资金推动海运脱碳

德国绿色航运下萨克森州(GSN)能力中心近日获得了NBank的资金批准,将继续致力于海运脱碳工作。该中心自2015年由德国政府成立,旨在表彰其对经济和环境的责任,由非营利组织MARIKO GmbH联合多所大学和研究所共同实施。GSN能力中心位于莱尔、埃尔斯弗莱特和奥尔登堡,专注于开发减少海运排放的技术。作为上一轮融资的重要成果,该中心已将工作重心转向替代燃料,特别是辅助风力推进系统。这催生了一系列创新项目,包括全电动甲醇港口船、FlettnerFL...
11-06
世界银行称,2050 年实现脱碳将使波兰经济增长 4%

世界银行称,2050 年实现脱碳将使波兰经济增长 4%

世界银行周三发布的报告显示,到 2050 年,波兰要实现脱碳将需要约 4500 亿美元的投资,但可以将国内生产总值额外提高 4%。波兰已同意在 2049 年前停止开采煤炭用于能源生产,目前正在制定新版国家能源和气候计划,并将提交给欧盟委员会。欧盟的目标是在 2050 年前实现碳中和。
11-06
研究强调天然气基础设施规划与脱碳目标不一致

研究强调天然气基础设施规划与脱碳目标不一致

Oeko Institut 和监管援助项目 (RAP) 的一项新研究得出结论,改革天然气分配系统的监管对于使未来能源需求与脱碳目标保持一致并保护消费者至关重要。为实现欧洲 2050 年实现净零经济目标,欧洲需要减少排放的情景表明,到 2040 年,化石天然气使用量将急剧下降,到 2050 年将接近零。然而,许多成员国仍在继续规划并积极投资维持或扩大天然气分配系统。天然气消耗率几乎没有减弱的迹象。这项新研究的作者呼吁加强监管监督、利益相关方参与和信...
10-31
探索日本2030年电力行业脱碳战略

探索日本2030年电力行业脱碳战略

过去几年,日本政府宣布了一系列能源政策,旨在通过降低电力、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的排放量,到 2050 年实现碳中和,即温室气体 (GHG) 净零排放。在电力部门,政府政策设定了 2030 年的目标,其中包括加快对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的投资、增加核能发电的使用以及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发电。日本政府称这套能源政策及其目标是雄心勃勃的。能源安全考虑可能会影响电力部门脱碳的进展和速度。电力行业政策日本的第六个战略能源计划(2021 年发布)和《GX(绿...
10-30
芬兰 Fortum 投资 1.08 亿美元用于波兰琴斯托霍瓦工厂的脱碳

芬兰 Fortum 投资 1.08 亿美元用于波兰琴斯托霍瓦工厂的脱碳

芬兰公用事业公司 Fortum 该公司周二表示,将投资约 1 亿欧元(1.08 亿美元)用于其位于波兰琴斯托霍瓦的热电联产厂的脱碳工程。
10-29
万海航运订购八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推进脱碳计划

万海航运订购八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推进脱碳计划

台湾航运巨头万海航运为持续推动船队脱碳,近期已向韩国船厂订购了八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这一举措体现了万海在全球集装箱航运领域对环保转型的坚定承诺。据悉,万海航运已与韩国造船商三星重工(SHI)及韩国造船海洋工程公司(HD KSOE)的子公司HD现代三湖造船分别签订了四艘船舶的建造合同。新船均为16,000 TEU(标准箱)级别,每艘造价高达2.04亿美元,该价格还涵盖了船舶设备的升级。具体而言,HD Hyundai Samho造船厂承接的订单初始成本为每...
10-29
生物甲烷意大利减排挑战中脱碳的关键行业

生物甲烷意大利减排挑战中脱碳的关键行业

生物甲烷在实现意大利的清洁能源目标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具有帮助难以减排的行业脱碳的巨大潜力。意大利目前约有2,260个沼气生产厂,装机容量为1,455MW,产量约为25亿立方米,是继德国、中国和美国之后全球第四大沼气生产国。桑纳强调,意大利的生物甲烷生产将是难以减排行业脱碳的关键,而该国的原产地保证(GO机制)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原产地保证(GO)是激励可再生能源设施投资的主要制度之一。桑纳表示,今年意大利首批商业合同已经...
10-28
Ausgrid与施耐德电气合作引入无SF6开关设备,推进电网脱碳

Ausgrid与施耐德电气合作引入无SF6开关设备,推进电网脱碳

澳大利亚电网Ausgrid与施耐德电气携手合作,宣布在其配电网络中引入无SF6开关设备,作为全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一步。此次合作标志着Ausgrid在实现环境目标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施耐德电气电力系统副总裁詹姆斯·亨特表示,尽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网柜(RMU)一直使用SF6作为绝缘介质,因其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但SF6气体的毒性极高,是CO2的23,500倍,若发生泄漏将对环境造成巨大风险。施耐德电气推出的Pure Air无SF6开关设备打破了这一困境,展现...
10-23
韩华海洋与 GCMD 合作推进海运脱碳

韩华海洋与 GCMD 合作推进海运脱碳

全球海洋脱碳中心 (GCMD) 和韩华海洋签署了为期五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推动替代低碳/零碳燃料、能源效率技术和船上碳捕获领域的海洋脱碳进程。韩华海洋是韩华集团的子公司,致力于打造绿色能源价值链。韩华海洋利用集团在氢能、风能、液化天然气 (LNG) 和氨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在能源生产和运输方面的知识,旨在开发有效的脱碳解决方案的先进技术。合作伙伴为海运业的氨价值链提供支持。韩华海洋致力于开发氨动力船舶,最近与兄弟公司韩...
10-21
Mgtes,意大利制造的工业脱碳技术,自 2025 年起投入运营

Mgtes,意大利制造的工业脱碳技术,自 2025 年起投入运营

从明年开始,意大利制造的技术将投入运行,以减少高能源密集型行业工业流程的排放。该工厂被称为 Mgtes,有望成为生产工厂脱碳挑战的转折点,并与在罗马举行的 SolarPaces 2024 国际会议同时推出。该名称是 Magaldi Green Thermal Energy Storage 的缩写,满足了工业过程中替代天然气产生热量和克服可再生能源间歇性的双重需求,同时也代表了电网的灵活性和平衡性。这是一项颠覆性技术,因为它能够使需要 150°C 至 400°C 之间热量的工
10-19
德国拨出 30 亿美元用于脱碳补贴

德国拨出 30 亿美元用于脱碳补贴

德国政府已拨款高达 28 亿欧元(31 亿美元),支持 15 家工业公司根据首轮气候保护合同实现脱碳。作为德国 2045 年实现气候中和目标的一部分,柏林将向玻璃、造纸和化学品等行业的企业提供 15 年的补贴,以换取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碳排放。这 15 个项目预计将在合同的 15 年期限内减少 1700 万吨排放量。根据联邦环境署的数据,2023 年德国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为 6.74 亿吨。通过合同,在气候友好型生产流程目前无法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中,企业将获...
10-17
经合组织核能署(OECD-NEA):小型堆可帮助矿企脱碳

经合组织核能署(OECD-NEA):小型堆可帮助矿企脱碳

经合组织核能署(OECD-NEA)发布报告称,全球采矿业对减排的兴趣与日俱增,这为小型堆(SMR)的部署提供了机遇。报告强调,采矿业需要大量的电力和热能,先进堆能够满足其需求。部分采矿业高管表示,成本、许可证申请和公众态度的不确定性是核能在采矿业应用的阻碍因素。NEA在报告中指出,矿企明确表示不会参与小型堆的运营,成本的不确定性让多数矿企对小型堆技术持观望态度。报告称,经调研,多数矿企已在探索小型堆部署机遇,将其作为采矿业务的潜在能源...
10-15
苏司兰获得 400 兆瓦风力涡轮机订单,用于钢铁脱碳

苏司兰获得 400 兆瓦风力涡轮机订单,用于钢铁脱碳

印度风力涡轮机制造商苏司兰能源有限公司 周四宣布,从印度企业集团金达尔集团旗下的金达尔可再生能源电力私人有限公司获得 400 兆瓦的订单,用于钢铁生产脱碳项目。苏司兰公司将供应 127 台混合格构管塔风力涡轮机,每台风力涡轮机的额定容量为 3.15 兆瓦,安装在卡纳塔克邦的科帕尔地区。所发电力将供恰蒂斯加尔邦和奥里萨邦的钢铁厂自用。据公告称,这是迄今为止业内最大的商业和工业(C&I)订单。这使苏司兰的累计订单量达到近5.4 GW。...
10-11
Mocean Energy 和 Proserv 将实现海底控制系统脱碳

Mocean Energy 和 Proserv 将实现海底控制系统脱碳

海洋能开发商 Mocean Energy 和控制技术专家 Proserv 合作开发用于海底作业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两家公司计划开发新技术,使海底控制系统能够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动力。一份声明称,该技术将采用低碳替代形式,取代能源行业传统使用的脐带电缆。该定制解决方案将由波浪能、太阳能和电池供电,并将有助于减少海上项目的运营排放。...
10-1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334 下一页

相关标签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