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新闻

能源界网为您提供能源领域最新的自主研发新闻,自主研发资讯,自主研发视频,以及自主研发相关的最新动态。
中国自主研发12英寸碳化硅衬底全自动激光切割技术

中国自主研发12英寸碳化硅衬底全自动激光切割技术

记者27日从西湖大学获悉,由该校孵化的西湖仪器(杭州)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12英寸碳化硅衬底自动化激光剥离技术,解决了12英寸及以上超大尺寸碳化硅衬底切片难题。与传统的硅材料相比,碳化硅具有更宽的禁带能隙以及更高的熔点、电子迁移率和热导率,可在高温、高电压条件下稳定工作,已成为新能源和半导体产业迭代升级的关键材料。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系统。图片来源:西湖大学西湖大学工学院讲席教授仇旻介绍,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之...
03-28
我国首套自主研发2000米级超深水采油树主体建造完工

我国首套自主研发2000米级超深水采油树主体建造完工

记者1月17日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套2000米级超深水采油树在天津完成总装,进入系统测试阶段。该超深水采油树是目前国内水深最深、压力等级最高、温度适用范围最广的水下采油树。其最大工作水深2000米,额定工作压力10000psi(磅力/平方英寸),相当于700余吨重物放置在1平方米面积上的压强,最低工作温度零下46摄氏度,设计寿命30年。该超深水水下采油树还携带了可回收式计量调节模块,在易损模块需要维修时,可不...
01-21
哈萨克斯坦自主研发下一代机车

哈萨克斯坦自主研发下一代机车

哈萨克斯坦正在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合作研发下一代机车的生产。在对阿斯塔纳市内各地点进行工作访问期间,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参观了位于一号工业区的机车制造厂。该工厂由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作为其工业化计划的一部分建成。托卡耶夫在视察过程中获悉,该厂已为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哈萨克斯坦铁路公司)生产和维修了380台货运电力机车和70台客运电力机车及其零部件。此外,该厂还向阿塞拜疆出口了80台货运电力机车。在参观车间时,总统...
01-07
云南首套自主研发储能并网检测装置投入使用

云南首套自主研发储能并网检测装置投入使用

近日,云南首套储能并网检测装置在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苏撒坡电站正式投用,该装置南方电网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研发,该装置成功验证储能装置在电网故障情况下的无功主动支撑能力,在不同的电网强度下储能装置控制系统参数自适应能力,在不同的电网频率下储能变流器抗扰动自我恢复能力。据悉,目前,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已与省内多家风光储一体化项目达成合作协议,并计划开展多家发电企业储能入网检测项目,将以点带面形成储能入网测试示范效应。...
11-18
国家电投首个自主研发的23000m³等级斜温层蓄热罐主体落成

国家电投首个自主研发的23000m³等级斜温层蓄热罐主体落成

近日,由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研究院)联合总包的国家电投铁岭市百万千瓦级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配套电蓄热储能调峰项目(清电昊风电蓄热储能调峰项目)核心设备23000m³斜温层蓄热罐主体落成。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最终交付奠定坚实的基础。该项目入选了2024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火电+储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是国内首个火电与新能源深度耦合实现新能源消纳及机组灵活性运行的首个创新应用案...
11-08
重磅!我国ATF燃料组件自主研发迈出关键一步

重磅!我国ATF燃料组件自主研发迈出关键一步

近日,由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牵头研制的ATF耐事故特征化燃料组件,完成了两个长循环辐照运行考验,在反应堆中运行三年并顺利出堆,至此,我国完成ATF耐事故特征化燃料组件全周期商用堆运行考验。这标志着我国ATF燃料组件自主研发迈出了关键一步,是我国自主化核燃料研发保持与国际核燃料前沿技术并跑的重要里程碑节点,也实现了中核集团核燃料产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方向的重要突破。ATF耐事故燃料是针对燃料元件抵御严重事故能力而提出的一...
11-05
中国自主研发的S500型涵道式浮空风力发电系统顺利达到500米高度并成功发电

中国自主研发的S500型涵道式浮空风力发电系统顺利达到500米高度并成功发电

10月11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500型涵道式浮空风力发电系统,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试验区域轻盈放飞升空,顺利达到500米高度并成功发电。据悉,涵道式浮空风力发电系统,是利用充氦浮空器将轻量化的发电机组运升至设定高度,利用涵道引射扩散原理,通过系缆将电能传输至地面的技术及装备系统。整个系统由浮空平台、发电模块、电力传输和系留线缆组成。此前297米的升空高度和30千瓦的发电功率,长期由国外研究团队保持。...
10-18
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打桩船油缸在江苏常州下线

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打桩船油缸在江苏常州下线

10月1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打桩船油缸在江苏常州下线,标志着超大超长油缸实现国产化替代,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该油缸重385吨,直径近2米,总长28米,为重量、直径、长度全球第一,推力最大行程最长的打桩船油缸。油缸是大型打桩船的核心部件,在打桩船中起着关键作用。此前,我国国产大型打桩船主油缸设计制造水平落后,关键部件依赖进口。此次多家产业链头部企业联合高校自主研发完成油缸整机和关键部件的国产化。该油缸预计年底将在杭州湾跨海...
10-16
俄罗斯推出自主研发的高容量燃气轮机,取代外国技术

俄罗斯推出自主研发的高容量燃气轮机,取代外国技术

俄罗斯已推出基于其首台国产大容量燃气轮机的发电机组,目前正在开发自己的替代技术,以取代其无法再进口的西方技术。此前,俄罗斯大部分新建发电站主要依赖西门子(SIEGn.DE)等外国制造商生产的燃气轮机。多年来,俄罗斯一直在尝试生产自己的中型和大型发电厂燃气轮机。乌达纳亚核电站安装的燃气轮机 GTD-110M 由国有企业 Rostec 设计和制造,另外还有一台由俄罗斯工业集团 Power Machines 制造的替代涡轮机。俄罗斯技术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10-11
126米!时代新材自主研发首支漂浮式风电叶片下线

126米!时代新材自主研发首支漂浮式风电叶片下线

10月8日,时代新材自主研发TMT126BA漂浮式风电叶片在公司风电叶片射阳工厂顺利下线。该叶片长126米,扫风面积达53000平方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据悉,TMT126BA漂浮式风电叶片将匹配16MW~20MW风电整机,满发风速下,转一圈可发电40度,是当前深远海风电资源开发的最优解决方案。实现高性能、轻量化。针对18-20MW深远海风电机组,面对复杂风-浪-流耦合工况及载荷情况,时代新材风电叶片研发团队依托自主开发的叶片多参数多目标优化设计平台,对不同构...
10-10
我国自主研发煤直接液化二代技术项目新疆哈密开工

我国自主研发煤直接液化二代技术项目新疆哈密开工

10月8日,由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接液化二代技术项目在新疆哈密正式开工,这是我国目前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煤直接液化项目。项目投产后,每年可生产400万吨煤液化产品。其中,煤直接液化生产线32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生产线80万吨/年。国际上,煤液化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液化,二是间接液化。2008年,全世界首个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商业化工厂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成并投产,我国成为世界唯一掌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关键技术的国家。这...
10-10
我国自主研发全球最大单体容量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海鹰”平台即将投入商业运营

我国自主研发全球最大单体容量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海鹰”平台即将投入商业运营

近日,我国风电领域的重大突破传来喜讯,由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单体容量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海鹰平台,已完成样机测试,并计划于今年在海南省万宁市海上漂浮式项目样机试验风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我国在深远海风电开发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据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海鹰平台总设计师陈棋在第九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上透露,海鹰平台单机容量高达16至18兆瓦,专为开发离...
08-20
中国海油自主研发国内首例 横向堵采增油技术

中国海油自主研发国内首例 横向堵采增油技术

截至7月下旬,中国海油自主研发国内首例横向堵采增油技术,在南海东部陆丰13-1油田取得良好实践成果。在经过100天的生产试验后,单井日产油提升3倍创造陆丰油田近年单井稳油控水最好成果,为夯实老油田稳产基本盘再添新利器。什么是横向堵采?简单来说,该技术一方面通过堵的手段,在地层深处将高含水区域单独隔离开来;另一方面,在横向驱替的储层,侧钻分支井,开辟新的采油通道,从而最大化实现稳油控水,确保单井产出。该技术为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陆丰...
07-31
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我国自主研发,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

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我国自主研发,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

7月25日,记者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获悉,由该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直径650毫米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顺利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标志着我国冷坩埚玻璃固化技术具备工程应用条件,将为我国安全环保处理高放射性废物提供技术支撑。高放射性废物处理是核能安全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当前,玻璃固化技术是妥善处理高放射性废物的最佳选择之一。该技术可将高放射性废物与玻璃基体混合熔融,将放射性核素包裹在固化体中,最终实现高放射性废物...
07-26
我国二氧化碳直接空气捕集技术获重大突破!我国自主研发

我国二氧化碳直接空气捕集技术获重大突破!我国自主研发

近日,由我国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型装备——国内首台年600吨级二氧化碳直接空气捕集(DAC)装置——碳捕块CarbonBox成功通过百吨级模块满负荷可靠性运行验证,单个模块顺利实现从空气中直接年捕集99%高浓度二氧化碳超100吨,标志着我国在二氧化碳直接空气捕集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在超大吨位高浓度工业级DAC工程装备领域的空白,对于推动 双碳目标实现和能源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DAC是一种新兴碳捕集...
07-16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334 下一页

相关标签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