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持续稳定好转,各类事故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四项主要相对指标保持持续下降态势。与2010年相比,2015年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2.5%和16.8%,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5.3%和46.6%,亿元GDP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人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下降51%、50%、35%、78%。
当然,也要清醒看到,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任务依然艰巨。一是事故总量仍然巨大,且下降幅度逐渐收窄。“十二五”期间,各类事故共死亡人数累计下降16.8%,年均降幅3.6%。与“十一五”期间相比事故死亡人数累计下降37.4%,年均降幅8.9%,形成明显对比。我国处于事故的易发多发期和向平稳期过渡的转型期。二是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且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十二五”期间共发生重特大事故262起,平均每年52起、每个星期1起。重特大事故由矿山、化工、交通运输等传统高危行业领域向食品加工、金属制品、渣土堆场等其他行业领域蔓延。三是地区间事故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出现反弹。“十二五”期间全国32个省级统计单位中,亿元GDP死亡率最大相差22倍;工矿商贸十万人死亡率最大相差11倍,7个地区出现反弹;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最大相差35倍,2个地区出现反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最大相差106倍,9个地区出现反弹。
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安全生产工作也必须适应新常态。《规划》怎么预判新常态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影响?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呈现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但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也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安全生产进入可以大有可为、能够主动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一方面,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各地区更加注重发展中的安全和质量,降低一味因追求增长速度、压指标、赶工期、抢项目而带来的违背程序、违背规律、违规违法的风险。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不断深入,有利于转型升级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降低区域整体风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大量先进工艺、设备、技术的推广使用,将推动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革新,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另一方面,经济增速换挡不失势,生产经营活动依然频繁,安全生产风险点、面持续扩大。采掘业、重化工比重大的现状短期内无法根本改变,相关行业和中小企业在经济调整中效益严重下滑,可能导致安全投入不足、职工队伍不稳等问题。新型城镇化推进加速,局部安全风险集聚,城市运行管控和人员安全管理难度加大。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存量风险和增量风险交织并存,安全生产不确定因素增多。
三、《规划》规定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抓住以下五个关键词,就能提纲挈领地把握《规划》要义:
一是责任体系。织密责任体系是首要任务。长期的实践经验表明,责任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制度力量,任何一个方面的责任制缺位,都会留下监督和管理上的漏洞,埋下事故发生的隐患。《规划》紧紧抓住责任制这个安全生产工作的灵魂,从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监督管理责任、严格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3个方面对构建更加严密的责任体系提出明确要求。
二是依法治理。推进依法治理是根本举措。建立科学长效的安全生产法治体系,是安全生产领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行政方式的必然要求。《规划》从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健全审批许可制度、提高监管监察执法效能4个方面对强化安全生产依法治理作出部署。
三是遏制重特大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是扭住安全生产整体工作的“牛鼻子”。重特大事故频发,是当前安全生产领域最明显的短板,是冲击群众安全感最突出的问题。《规划》编制过程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对14年来817万起事故的行业、类型、原因、区域、时段和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发现风险辨识不清、管控不当,隐患排查不细致不全面、治理不及时不彻底,是引发重特大事故的重要原因。对此,《规划》明确了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行业、道路交通、城市运行安全、消防、建筑施工、水上交通、渔业船舶、特种设备、民用爆炸物品、电力、铁路交通、民航运输、农业机械等17个行业领域重特大事故防范的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大危险源和重点措施。同时,《规划》也提出加快构建风险等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两条防线,采取有效的技术、工程和管理措施,健全监测预警应急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
四是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划》更加注重职业病危害防治,首次将职业危害治理单独作为主要任务之一。随着伤亡事故的逐步下降以及人民群众职业健康意识的觉醒,从业人员对职业病危害的关注度明显提升。为此,《规划》围绕夯实职业健康防护基础、加强作业场所危害管控、提高防治技术支撑水平3方面提出了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的对策措施。
五是基础保障。安全生产重在强基固本,提升基础保障能力是关键。《规划》重点从强化安全科技引领保障、提高应急救援处置效能、增强全社会安全文明程度三大方面提出提升基础保障能力的任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