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明星企业】探究雾霾成因,秸秆焚烧被认为是元凶之一。然而焚烧秸秆,农民有苦难言。凯迪电力突破困境,实现合作多赢。沐浴着政策春风,发电量稳步提升,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
农民焚烧秸秆有苦难言 凯迪电力“变废为宝”得双赢
“十一”过后,京津冀等地发布持续多日的霾污染黄色预警,全国大部分地区陷入“霾伏圈”出现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而秋季的秸秆焚烧被认为是元凶之一。10月10日,发改委、农业部、环保部制定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方案(2014~2015年)》正式下发。
焚烧秸秆,农民有苦难言 面对着“抗霾”的严令和舆论的压力,身处一线的农民也非常无奈。在大多数旁观者看来,秸秆焚烧有百害而无一利,但在农民看来,并非如此。首先“三夏”是个抢种的季节,留在田间的秸秆影响了播种,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其次,现有的秸秆处理方式费时费事,不仅要归拢,还要打捆、装车、运输,成本太高。其三,秸秆的回收利用不畅。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条件大幅改善,原本是优质燃料、肥料、饲料的秸秆早已成为废料,为了赶农时,也为了减少支出,一烧了之便成为最佳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被广大农民遗弃在田间的“废料”,却是当前最抢手的生物质能源的原料之一。希望通过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把秸秆用作肥料、饲料、燃料和食用菌基料,或以秸秆为工业原料生产代木产品、发电、秸秆成型燃料、秸秆沼气的愿景,成为新兴节能环保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
突破困境,实现合作多赢 然而,作为新能源的生物质发电在发展中却始终面临着行业瓶颈——原料供应问题。与此同时,生物质发电企业一哄而上的密集发展,引发了原料价格的恶性竞争。面对行业发展困境,国内相当多生物质发电企业正面临亏损的尴尬。
作为生物质发电龙头企业的凯迪电力,经过多年艰苦的探索与尝试,创造性的研究出特有的“农户 村级收购点 运输队 电厂”商业收购模式,成为了化解原料供应的“法宝”。
据悉,凯迪电力成立的燃料公司首创了打掉中间商实施村级直购模式,其核心是以国家收购5亿吨粮食建立收购点为典范,以利民便民为前提,按照由近及远、先易后难的建点原则,依据建点的规定条件在县域内积极开展燃料村级收购点的建设,实行源头质检,按质论价的方式进行燃料收购工作。凯迪电力新的收购模式化解原料收购难题,实现企业与当地居民“双赢”。在安徽南陵农业合作社社长谷华说:“我们是2012年3月开始与凯迪电力合作的,帮助电厂统一收购农户原料,目前收购的生物质原材料超过6000吨,为2000多户农民增收。”
迎政策春风,发电量稳步提升 据最新的公告显示,凯迪电力2014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净利润1.24-1.52亿元,同比增长120%-170%。据统计,今年1-9月,凯迪电力旗下生物质电厂已累计完成发电近20亿千瓦时,较2013年全年发电量增长约67%。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将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预算新增投资1400亿元,其中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300万千瓦。国家政策的支持,无疑给眼下不景气的生物质发电行业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为目前发展良好的凯迪电力带来了新一轮崛起的曙光。